世事清幽皆词境,常将古意托诗怀——旧友周慎诗词初探
来源:环球文化网 http://www.hqwhw.com 编辑:菲菲 | 2020/9/14 |
刘银叶/文
我与周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相识的本土旧友,数十年来,可谓君子之交,淡淡如水!记得公元一九七三年,我被招进新化工艺美术厂当学徒,和周慎同住在新化大码头的青石街,便有空没空去他那边混。那时都是少年人,我喜欢画画,他喜欢医书和文学。
大码头是周慎干活的地方,他的家却在去新化北塔的一条老街上。整条街都是古旧的木屋。第一次去他家是去找书看,因他家里除了有不少医书还有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周慎带我到他家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古旧的木板屋光色有些暗淡,阳光从窗口射进来,略带着几分早春的馨芳。他从一个木箱拿出几本书来,我选中了一本《花间词》。他的记性比我好,那时他便能将李白的《清平调》(水深烟阔)背出来。我和他都欣赏其中“夜夜常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的词境,认为写男女相思,写到太白这种意境的少之又少!
后来恢复高考,他考进了省城的医学院,我却一直在西河水泥厂的烘干窑前献青春......
岁月如流,一转眼都成了花甲之人。周慎除了有精湛的医学水平(他是在日本读的医学博士,整整八年寒窗苦读)仍然还能保留青年时候文学的爱好,真的不容易。
他小时候就喜欢诗,文革中还抄写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修辞学发凡》。后来他因工作繁忙放弃了文学。现在他退休了,可说是重操旧业。
前几天和周慎兄聊天,方知他对新化大码头当搬运工的事一直没有忘怀,并把这段辛劳而快乐的青春生活写进了他的诗作里,这种朴素而真实的情感做为他诗作的语言是非常可贵的:
搬运工
足蹬乡城背负天,板车竞道已经年。
何妨盛暑严寒季,惟喜三毛作酒钱。
书馆义工
清理图书为义工,自然沉溺典藏中。
东尝诗蜜西尝杏,浑似儒医一小虫。
昼工夜读
白昼驱车拉货匆,挑灯夜读乐书中。
何须胸有鲲鹏志,只在闲心练坐功。
锻工
通红炉火鼓风摧,上下轮锤锻铁胚。
锋剑先经熔炼得,贤才亦在苦劳来。
这些朴素无华的语言,用的是他真挚的情感,没有雕琢,没有太多的形容词,但能读出作者一颗滚烫的心!
今年偶然加了他的微信,因他常将他们主编的《上海新诗词》发给我。 我有时便随意看看,没想到他不仅能写诗,而且能填词。 他的词,似乎已与古人有稍逊风骚的异曲同工之妙。 前几天他又发来了由他编辑的《上海新诗词》,上面有他创作的两首《风入松》,读后使人眼晴一亮:
风入松-岳麓秋色
作者:周慎
麓山飞峙橘洲边。 曲径回旋。
长廊步步松涛起,
倚风摇、绿浪藤缠。
枫叶林中红染,
菊花篱侧香抟。
秋风随我过山巅。
一路翩翩。
红亭已掩垂荫里,
青衫客、犹聚花间。
安问朱门有路,
但期碧海争先。
风入松-咏荷
作者:周慎
柳丝摇荡拂回塘。
误染熏香。
天碧叶承烟露,
摇朱卉、吞吐晴阳。
蛱蝶迎风醉舞,
蜻蜓踏翠痴狂。
朔云交作送严霜。
叶转残黄。
三分灿漫随风落,
几多苦、已用心藏。
只羡鲜甜最美,
更知淖泞何妨。
两首词便是岳麓山的两幅优美画卷,读完他的词,仿佛随作者来到了岳麓山下,有橘州飞峙,松涛长廊,不仅看到了被秋风染红的枫叶,而且闻到了淡淡的菊花香。
随后作者带你走进“柳丝摇荡拂回塘。”的地地方,污染了熏荷花朵的清香。在那里,水天一碧,荷叶承着烟露,她们摇着朱卉、吞吐晴天的骄阳。还有“蛱蝶迎风醉舞,”蜻蜓们踏着莲荷的翠叶一阵一阵的痴狂欢舞......
下厥作者笔锋一转,夏天荷花是这么美丽,而到了秋天就不样了:
“朔云交作送严霜。
叶转残黄。
三分灿漫随风落,
几多苦、已用心藏。
只羡鲜甜最美,
更知淖泞何妨。”
这与其说是在写荷花,不如说是在写人生易老,韶华易逝!
这是我联想到李青莲《古风,其二十六》里的咏荷诗: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虽然时代不同,追求的意境不同,但作者借荷抒情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借物抒怀是历代诗人和诗人惯用的手法。诚然,周慎只是一个诗词的业余爱好者,或许其用词遣句没法和诗仙李白相比,但以诗词来寄托现代人的生活情怀,总比去搓麻将要好太多。所以我也愿意做周慎的忠实读者,盼望他写出更多更好的诗词,来用于展示作者独特的人生和生活。
作者简介:
刘银叶,不自由文学写稿人,丹青手,词赋写手,艺术理论批评人
—————————————————————————————————————————————————————————————————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bj@hqwhw.com。
- (2020-09-10)孵化儿童文学创作 推动优质内容供给——首届中国儿童文学征文大赛启动
- (2020-08-28)中国移动咪咕携手成都大熊猫基地推出首部原创大熊猫百科全书
- (2020-07-01)“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弘扬中国时代精神”石榴杯征文大赛启动
- (2019-12-14)张广天《妹方》获第七届优秀出版物奖 这是一本什么书
- (2019-11-19)2019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隆重开幕中国诗人翟永明荣获“金玉兰”大奖
- (2019-08-21)胡树萌诗:不可辱——我堂堂中华的尊严
- (2019-07-26)泉州12岁女孩和她的新版《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