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动画美术作品,由钱家骏、戴铁郎担任导演。
3D动画形式的广泛运用,为绘画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如何让绘画里的人物形象动起来?静止的绘画如何在创意、技术与动画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如何让艺术与科技赋能,实现“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体验?需要借助怎样的媒介,来拉近人们的距离,实现互动?从古画《千里江山图》到游戏《绘真·妙笔千山》,故宫博物院在艺术传播道路上有怎样的尝试?数字时代下,动态漫画作为漫画产业的新风口,能否焕发新的生机?在游戏中沉浸式接触传世名画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溯动画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动画从诞生之日起所包含的绘画特性,就与电影拍摄真实世界的记录特性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从最早的卡通漫画到后来的彩铅画、水彩画、油画和中国画,不同绘画类型为动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不仅能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为绘画提供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使我们在探索绘画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动画中读懂绘画的故事。
媒体技术的进步为绘画增添了更多可能性。早在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让水墨画活灵活现地动起来,素雅优美,饶有趣味;美影厂出品的动画《九色鹿》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在美术设计上很好地保持了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牧笛》《鹿铃》则运用水墨画的展现方式,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画中的动物形象;再到中国文人气息浓重的水墨动画《山水情》,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亦是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匹配。
国外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案例,如1999年,俄国动画导演亚历山大·彼得洛夫将油画与定格动画结合,用手指和画笔在玻璃上一帧一帧作画,再现了海明威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精彩情节,其表现力与实验性令人惊叹;2017年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更将油画与动画的融合发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来自世界各地的125位画家根据诸多文森特·梵高原作和演员表演镜头,创作了一千余幅油画,然后加工成为65000帧画面、90分钟的动画长片,这些作品借助技术和创意,传统的绘画作品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在古画中卧游踏春并不难
曾几何时,林林种种的展览中都会配备所谓沉浸式的观展体验,通过影像装置、AI、VR、裸眼3D等各种互动技术,实现作品与人的“亲密接触”,从一般意义上的“观展”,上升为“观影”,甚至游戏互动,着实提升了人们的参与感。而从“观展”到“观影”,这当中跳脱出的动画元素或者动态展现方式,更是拉近了与观众距离。
如何让艺术与科技的赋能,领略中华千年艺术风采,实现“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体验?甚至可以除了架上绘画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其实中国人的山水画,就是人在画中游的陈述方式。比如,郭熙的《早春图》中,各个细微的局部,有渔民、有樵夫、有赶路人,他们犹如在一个大乐园中穿行。这些人虽然很小,但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人们似乎能在画中看见他们生活与劳作的场景,其中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世界观。于是让他们“活起来”变成灵感闪现与创作动机。
在近期如火如荼展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中,动画与高科技的加持,将绘画艺术重新演示,再现了多种呈现的可能性。展览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图像的展示,更是“大系”与观众互动的一次生动体现。展览使用了多种媒体融合,以数字化、可视化、沉浸式的展示方式使古代艺术作品从平面静止的绢纸笔墨跃入当代人的观展体验中。例如中国台湾艺术家林俊廷的互动影像声音装置《响》,以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基础,结合了影像和声音的新媒体装置系统。6米高的影像“山体”令人仰望。观众可面向画中大山发出呼唤,山体也将向观者产生回音,并引发高山流水、风雨四季的变化,站立画作前,彷如走进中国文人心中的精神宇宙。
VR九龙图》作品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作品中的《九龙图》为创作主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立体生动、具趣味性的沉浸式动画艺术体验。在这里,徜徉于奇幻的“山海经”世界,尽情探索中国文化的恢宏,真实感受与之“互动”的妙趣:驱散异兽,收集灵火,重启机关;你也可以和同行者一起发挥团队的智慧,战胜洪荒巨兽,拨开重重迷雾,体验《九龙图》神龙腾跃于云端的霸气与震撼。项目打破了“作品与观者”、“观者与他人”之间的界限,随时跨进时空之海,融入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重新思考和探究中国文化蕴含的无尽价值。
除了VR展览,策展团队还做《听琴图》(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设色工笔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互动体验,虚拟场景与增强现实(AR),也是当下的高科技手段。动画与科技把艺术重新演示,再现了作品的多种可能性,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出来,透露出一种概念,即虚拟现实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促进,两者相辅相成。“与古人对话,是我们想呈现的问题。让古画活起来,让普通百姓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的展览目的。了解古今文化特征、文化启蒙、文化意义,以达到文化自信。”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划人王小松表示:“今天的孩子从小就玩很多电子设备,他们接受的教育是碎片化、游戏化的,他们特别追求图像的刺激。所以如何把图像活起来,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不只是打开一个静态作品。”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