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下午,《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新书读书会暨“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平台三年周年庆在北京798艺术区顺利举行!
此次读书会到场的嘉宾、读者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牛津大学等院校的部分教授学者和优秀学子,也有来自知名自媒体、艺术界、法律界、商界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平台志愿者。
2019年12月,《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本书通过70个来自中国新疆,在海外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生活与工作的人士的口述故事,梳理出一个改革开放后中国新疆人走向世界的路线图,展现出这些新疆人以祖国为荣、在奋斗与拼搏中努力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也反映出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在每一位主人公的讲述中,读者能充分感受到新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体现。每一则故事,都从真实且独特的角度讲述这些身处世界各地的新疆人的“中国梦”。本书是作者团队“我从新疆来”三部曲之一。另两部作品《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分别于2014年、2018年出版。
“人民艺术家”王蒙在推荐这本书时讲道:“作者写了在祖国各个地方有所作为的新疆儿女,写了从祖国各个角落去到新疆的各族儿女,现在又告诉我们,新疆各族儿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所作为。可以信赖,可以赞美的新疆各族儿女啊,库尔班江告诉了我们,他们是好样的”。
白岩松特为本书作序,陈晓卿、陈建斌、尼格买提、李亚鹏、王景春、徐列、黄章晋、成龙、乐嘉和佟丽娅等亲自为这本书写推荐语。书本一经出版发行就受到广泛热议,青年作家大冰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倾力推荐,著名演员佟丽娅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阅读感受,多所高中、大学邀请库尔班·赛买提先生做读书分享。
读书会当天,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先生上台与读者分享了《我从新疆来》系列的初心:如果说第二部《我到新疆去》是全国各族儿女到新疆扎根、生活的美好景象,那么这第三部《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就是中华儿女走向世界的蓝图;
他讲述了过去三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采访期间的所闻所想,所做所感及新书筹备过程的阻碍;
他告诉读者自己对作品的期许,希望这部作品能跟读者对话,这一篇篇特别的故事能够对书本前的读者有一点启发,这就是他的夙愿。而这美好的期许让采访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变得不值一提。
读者代表纷纷上台讲述了自己阅读过后的感悟。他们以新书初期编辑者、“我从新疆来”系列作品的忠实粉丝、读者等身份分享读后感。书本里的主角,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一本书的力量,相信读者收获到的远比想象得多。
到场嘉宾以座谈会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对于《我从中国来:外新疆人》这本书的看法,从自己特有的角度,结合自身经历谈这本书,极高的肯定了这本书对于现代社会以及当代年轻人的意义。嘉宾对话环节,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与读者思想的碰撞更是将全场氛围推至高潮。没有高谈阔论和说教,全程都是前辈与晚辈间真挚的平等交流,给奋斗路上的年轻人一些实际的建议。
北京大学社会系李建新教授就先前几个环节的精彩内容及碰撞出的火花,进行了总结与分享。他以社会学的独特角度出发侃侃而谈,剖析了《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的现代意义。虽然在场的嘉宾与读者素不相识,但是对话分享的形式让现场氛围轻松愉悦地进行,也令台下的年轻读者受益匪浅。
读书会当日正值“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平台三周年庆典,在这三周年的重要契机,志愿者们纷纷上台讲述他们与“我从新疆来”的奇妙缘分。自2016年“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平台成立以来的三年时间内,这个由纯大学生志愿者组建的团队贡献了1278篇原创文章,他们致力于用触动人心的文字、视角独特的图片及真实的影像告诉世界,新疆虽然很远,但离你我都很近的信念,与读者沟通着新疆很特别,但不特殊。
来自北京大学本科部叶同学表示自己在外学有所成之后一心想要回到新疆,建设美丽家园;
央财的苏比同学说她曾努力学习只为走出家乡,而在该平台的工作过程中,她注意到了家乡的可爱与美好。渐渐地,她与家乡和解,也与自己和解;
清华的格鲁同学表示自己14岁时读《我从新疆来》,那时的他倍受书本中人物故事的启发,乃至现在。他认为公平与否,取决于个人。读书是最廉价的改变命运的方式,他希望同龄人能用知识武装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牛津大学范博士曾在美国读研时看过库尔班江·赛买提先生在埃默里大学的演讲。如今,他希望以牛津大学为起始点,邀请库尔班江·赛买提先生在英国的大学做巡回演讲。他坚信这对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打破国际偏见有重要的作用。
“我从新疆来”微信平台副主编妃热,大学一年级的她至今为止已做了60多位人物采访和报道,她希望通过文字将鼓舞人心的故事带给更多的人。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相信奋斗路上的他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我从中国来。
库尔班江及团队用一部部作品搭建了一座座桥梁,使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近若比邻。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书中不同的人生姿态间找到自己,掂量自己,获得独一无二的启发和感悟,甚至受到鼓舞和激励,这便是这部作品纪录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