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民俗

快手里的回忆录:民俗画家用快手追忆童年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Ruby     浏览量:
2018-11-19

  “之前发的《致童年》,很多老铁说太少了,想多看一些图画,大家愿意看我就多画多发,用民俗画为大家打开尘封的童年。”刘现辉可不是信口开河,从一年前的第一条快手作品起,如今他已发布了800多幅民俗画及漫画作品,将老辈旧事与独特见解以民俗画和漫画的形式在快手上百万次展示。(用户ID:606030217)

  刘现辉今年48岁,一直专注于民俗画和漫画。1987年,初中毕业的刘现辉离开河北赵县老家来到衡水市,师从名家学习鼻烟壶内画技艺。随着岁数逐渐增大,刘现辉愈发喜欢儿时的农村生活,也更怀念那些逐渐消失的民俗。2015年,刘现辉辞去工作潜心专研民俗画,终于创作出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画作,并在快手上开花结果。

  刘现辉的民俗画以老年间的生活片段为主,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态与生活烟火,“好亲切,可不就是我小时候吗!”这是他快手作品下最常见的留言。

  刘现辉说:“我的创作素材大多来源于我小时候的河北农村,那时没有快手,很多场景只在记忆里有了,把记忆画出来,这也是记录,是回忆录。”

  在快手上发布的《换面》作品中,姐姐带着弟弟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父亲戴着头巾、裤子补着补丁,脸上布满皱纹。极具共鸣的画面吸引了数十万老铁观看,评论高达数千条:“我记得小时候淘气,脚丫子卡车轮子里了,可疼了”、“刹车夹到手的有没有”、“那时候路颠簸,每次坐大梁上全身的肉都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最盼过年了。《做衣裳》作品中,除了过年的喜悦,刘现辉还画出了自己穿新衣时的紧张。刘现辉说:“那是家里条件不好,一般只给哥哥做新衣,哥哥穿过的旧衣服,母亲会把布翻过来改一下给我。穿新衣服的时候可紧张了,处处小心,生怕弄脏了。”

  从打春鸡的传统民俗到爱劳动、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从小伙伴们打野仗到热闹非凡的乡间庙会……一幅幅画作被拍进快手,看后仿佛穿越回数十年前。刘现辉的记忆通过一幅幅民俗画记录,又通过快手分享给数亿网友。

  除了追忆旧时光,对于当前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刘现辉也会用漫画犀利表达,引发众多快手老铁的点赞和思考。

  “我曾问过一个退休老人,明知道那些卖保健品的是糊弄人为什么还要买,他说是为了享受那一份虚假的温暖。”即便看到笑脸是黑心,老人仍“义无反顾”,这让刘现辉有很大感触,一幅名为《借我一点爱》的民俗画作品因此诞生:一位老寿星通过“摇一摇”寻找说话的对象。在作品下方,刘现辉写道:“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也许比药管用。”

  节约用水已是老生常谈了,为了更形象表达节水的紧迫感,刘现辉脑洞大开:龙王从井中窜出,拿着破烂碗上岸讨水喝。还诗兴大发地配上一首打油诗:“龙王管水没水喝,跳出井口直喊渴,居安思危长久计,点点滴滴汇成河。”

  民俗画已有1000多年历史,起源可追溯到东汉的画像砖,到了宋代,创作民俗画已蔚然成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民俗画。“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源。”刘现辉认为,民俗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这些瑰宝在快手上能得到更好的弘扬和更广泛传播。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