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亿票房、豆瓣评分 7.4,张艺谋的新作《影》虽然算不上是十月电影票房的最大热门,不过论艺术造诣,恐怕放眼整个 2018 年都没有能与其相媲美的国产电影。
在这个「替身」冲破枷锁走向自由的故事中,阴阳之争自然也成为了剧情冲突的重要来源,进而塑造了本片的视觉与道具等一切为渲染故事情节而服务的元素。若不是因为那黑白水墨风的色彩风格和暗藏锋芒的虚构武器伞刀,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情节的渲染力恐怕就不如今日了。
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我们何曾想象过,张艺谋和他的王牌演员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不仅可能要在大太阳下凭空表演一场雨天死斗,就连手里的利器伞刀也是靠后期添加上去的?上周末,负责《影》航拍工作的大疆传媒对本片的幕后工作者进行了采访,揭秘了《影》境州城攻城戏等战争片段中的幕后故事。
张艺谋的这部水墨风巨作不仅是其艺术造诣的一次提升,也尝试了不少创新的影像技术。
亦真亦假的伞刀武士
在境州城攻城的情节中,沛国武将田战和沛王之妹青萍藏身于伞刀,带领伞刀军队从斜披上冲下来,被屋顶上的弓箭手围射。
伞刀的概念设想非常有意思,但是想要在现实中制作出这样的武器,并让一大批演员们自由地舞动它进行表演,难度和危险性都不小,所以剧组采用了更加「现代化」的方法——后期 CG。《影》的视觉特效总监王星会透露,他们在后期处理中增加了伞刀的面积和刀片数量,一部分伞刀士兵也是后期加上去的。
「所有的伞其实我们都换了,近景的伞我们加了一些伞的刀片,体积上也加大了,因为他们坐上去原本的伞太小了。」
这样一来,不仅画面在 CG 的优化下变得更具冲击力,饰演伞刀士兵的演员以及大疆传媒的航拍团队都能在现场更放心地各司其职,为实现张艺谋导演的理想效果而努力。
化晴为雨的视觉魔法
在《复仇者联盟》《侏罗纪世界》这类好莱坞大片中,我们早已习惯了电影 CG 工作者如何在一片绿幕中创造虚构的人物、构建外星世界。实际上,在包括特效处理、色彩调整等一系列处理的电影后期流程中,剧组还可以对影片中真实的影像进行大幅度的再创作。
有的朋友可能会好奇,境州攻城戏那么大的雨势,会不会给电影拍摄带来很大的困难?毕竟要涉及如此多演员的雨中调度,还要额外对负责航拍的大疆 Inspire 2 无人机进行防水处理。王星会表示,影片中地面、空中的雨水,其实有不少都是通过后期制作添加的:
「因为那个时候你怎么洒水,水也是留不住的,没有那种溅起来的那种感觉,加上去还会更危险,在那么滑的地方怕大家都控制不了,所以当时路上基本没有加水。」
由此一来,现场拍摄的难度得到了大大降低,伞刀士兵们冲下斜坡的镜头也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拍摄。另外,由于纯后期造雨使得前期拍摄无需使用造雨机,航拍无人机和地面摄像机也能拍摄到最清晰的画面,反倒是给后期工程师的工作创造了便利,是双赢的选择。
更大的工作量,其实是出现在了只能晴天拍摄的阴雨天戏份中。
在大疆传媒公开的一段航拍原始画面中我们可以发现,剧组虽然进行了人工造雨,但拍摄的时候却是有阳光的大晴天,完全不是电影正片中那种阴暗的效果,这种反差就真的有点颠覆我们围观群众的想象了,就连影片的 DI 制片人王金夯老师也直呼不易:
「它(剧组)是一个下午拍的这场戏,确实这个阳光感挺强的,里面有很多的房子有暖色调,我们就针对航拍素材做一些局部的处理。大概做了 20 多个窗口,一点点去给它压,做消色处理……」
小编颇感意外的是,这段后期处理空间保留得如此充足的画面是由大疆 Inspire 2 无人机搭载禅思 X5s 云台相机拍摄的,而非想象中那些硕大的电影摄像机。禅思 X5s 云台相机是大疆的一款 M4/3 格式航拍无人机,可以拍摄 5.2K 分辨率的原始格式视频。小编曾在旅游的时候看见有人用它拍广告,没想到连张艺谋征战威尼斯电影节的大片都会有它的贡献。
王金夯老师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在后期将航拍的镜头强行变成阴雨天,正是因为禅思 X5s 相机的拍摄素材整体成色保留得非常好,给后期调色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虽然工作较为繁琐,但并不困难。当后期将影片从 5K 素材输出至 2K 成片时,画面也变得更加细腻自然了。
用 3D 建模规划航线和镜头
电影、动画、电视剧甚至是 MV 往往都会在实际开机拍摄之前,由专门的分镜设计师手绘分镜手稿,目的是对每个镜头的构图、演员动作等要素进行前期规划,为拍摄起到「说明书」的作用。然而即使有分镜,实际拍摄中创作人员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来确定拍摄地点和运镜方式。
为了能让张艺谋导演更轻松地规划无人机的拍摄航线,大疆的工程师甚至用上了 3D 建模技术,在电脑中完成航拍预演,提高拍摄的效率。大疆传媒航拍总监高率表示:
「我们刚刚用‘悟’ 2 做一个简单的测绘,就是在剧组都收工了之后,把无人机起飞,快速地捕捉一些素材,当天晚上回去进行一个快速的建模。希望明天这个建模能够做一些预演,然后和导演和摄影指导进行沟通,会提高工作效率。」
3D 航线规划技术不会直观地体现在荧幕上,而是以幕后技术支持的形式,让导演可以更高效率地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画面。在拍摄结束后跟大疆传媒航拍团队交流时,张艺谋导演也对未来无人机技术与电影工业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未来有无人机,我们的现场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不需要那么多重型的设备以及起重机吊车等等,这些东西调度起来实在太耗时,大量的时间都在等待,调动很多人力物力去等待。」
用无人机这是未来,用无人机去为剧组服务、去拍摄…… 我觉得十年以后,摄制组拉出去就不再像一个地质勘探队了,出去都像科学家。
电影工业高科技频出,科技创新已进入电影大师的视野
从 1978 年开始进入北影摄影系学习,张艺谋导演在创作生涯中体验过多种角色,创作内容横跨电影、电视剧、文艺晚会、奥运会开幕式。丰富的创作经历让他可以更加自在地掌控常人难以把握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展现出更开放的思维。《影》中多种后期处理技术的调动还有对航拍的肯定和支持,都充分体现了张艺谋导演积极使用新的技术提高艺术创作水平的态度。
电影工业正处于技术与观众审美快速变革的时期,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大师级电影导演,也不乏拥抱新技术的「极客」。如果说站在电影创新者背后的人才是为艺术家提供画笔的人,那么我们也不能忘记 IMAX、索尼、大疆等企业开发创新电影技术所做的努力。正是这些幕后企业的无数研发人员、参与影片拍摄的摄影师、工程师,让我们有机会在电影院里看到更清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电影镜头。
李安在《比利 · 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后曾对媒体说:
「改变人们的习惯和颠覆一种文化是非常难的,我的好奇心的确是有点旺盛,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我不愿再等。」
能在创新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定都是好奇心旺盛的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电影创作者加入李安、斯皮尔伯格、卡梅隆、张艺谋的行列,在创作中不断保持学习,积极拥抱新技术。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