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尚 > 奢华品质

陈默:禅茶一味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菲菲     浏览量:
2015-04-27

  第一章、做人当如,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的寒冷,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第二章、心即茶  茶即心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

  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

  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第三章、吃茶时请吃茶

  “禅境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时请吃茶,将我们的心安住于当下,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陈默:喜从天降-水墨

  第四章、茶有八难

  茶有八难:“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沦,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时,非投也,不谙茶理,非沦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第五章、清雅茶境  熏陶德化

  茶境是指茶道活动的环境,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可进行的茶事活动。环境同样可以陶治,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有一个与茶道精神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总之,茶道环境要清雅幽静、朴素自然、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陈默:花鸟写意-水墨

  第六章、品茶悟禅  参禅者爱茶

  饮茶汤,白净共意者仁;

  听茶话,自嘲共言者智;

  赏茶艺,自制共味者勇;

  闻茶香,自得其味者清;

  品茶韵,自觉其神者寂;

  思茶心,自修其德者明;

  悟茶禅,自守其信者诚。

  第七章、茶之六度  茶心即禅心

  水舍已,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蕰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醇,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  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禅茶一味,茶心禅心,何异何殊?

  第八章、相遇是缘  珍惜茶缘

  世上好茶数不胜数,有些茶,你或许此生无份,有些茶你可能避而远之,由此便产生“好茶” “坏茶”,然而,任何一种茶,都各有其佳处,茶无好坏,只是喜欢与不喜欢,适合与不适合,珍惜每一杯茶,与共相遇也是人生一茶缘,茶缘也是禅缘。

  第九章、生命如茶  人生四道茶

  少年似花茶,春雨观花,其性纯真;青年似绿茶,夏山赏绿,其情淳美,中年似红茶,秋霞品红,其怀相善;老年似白茶,冬雪飞白,其根归静。

  第十章、法意禅悦  茶意即禅意

  茶意即禅意,舍禅意既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一颗乐茶之心,外却我相,内蓄柔德,知敬知恩,假是有味,也是平常不二。

陈默:禅者能自静-水墨

  第十一章、铁观音

  铁观音茶乌润似黑铁,形美似观音“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她的产生在民间有几种传说;

  一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游江南,走入一家福建茶馆品尝茶,喝罢,感觉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的香气,茶又色泽暗绿,如铁压手,不觉赞叹此茶香美赛观音,乾隆走后,名声传开,当地人知道了品茶客人乃当今皇帝,于是约定俗成,将此茶名之为“铁观音”。

  二说: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叫魏饮的乡民笃信佛教,静心参禅,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日清晨,他进山,途中发现在乱石中有一颗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饮好奇,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屋后,精心栽培。

  春来它枝繁叶茂,遂采摘撷嫩叶制茶,他发现此茶较其它茶叶重,且暗绿似铁。便顺口称其为“重如铁”又因该茶香气浓郁特别,魏饮便用它来供奉观音,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茶改称“铁观音”。

  三说:清人王士让,乾隆年间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苏州通判,筑书房于当地的南山之麓,自题名为“南轩”,一日,王士让见荒园间有株茶树奇异,遂移植于“南轩”后面的园地,朝夕相处,精心培育。茶树长成及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下茶叶制茶,茶叶乌润肥壮,泡饮后,香味沁人肺腑。

  以后,王士让应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望溪品后觉得其品不平常,便传献给朝廷,乾隆饮过以后,也是非常喜欢,于是召见王士让询问,王士让将自己种茶的经历一一述说,乾隆见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为“铁观音”。

    第十二章、有好茶喝  是一种清福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应酬,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的,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能将琐事暂且放下,世人忙忙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些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品茶,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躁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由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时可以熙熙嚷嚷,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第十三章、喝茶是一种缘

  喝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禅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善缘能驱除消沉者心灵的阴霾,使他们看到生活的美丽,看到希望的绚丽。善缘能消融失意者心灵的雾障,使他们信心百倍,勇气倍增。

  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禅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品人角度而言,缘分本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垠里生根发芽,开花,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可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后,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就是没别的好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法缘,禅缘尽在其中。

陈默:云雁-水墨

  第十四章、布施如茶  清净无私

  在一壶茶里,某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放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

  一片茶叶丢进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我们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味其中的清香,一壶解千愁,品出人间百味。

  第十五章、品茶澡雪  神离三界

  品茶是品茶者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古人品茶时,是很讲究心境的。唐时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事”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无事,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这个内涵,不仅指品茶人有宽松裕如的时间,还必须有“无欲无求”的心态。做到“心远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矣。

  其次是为“清静”。清静不仅指品茶的环境清幽雅静,更指品茶人的内心环境。静,是中国茶道的修习之要,只有心静神清,才能做到心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才能在品茶的茶悟中涤洗人格,超越自我,而使精神受到澡雪和滋润。

  其三是“佳客”。佳客必为知己高士,心中敬慕之人,志趣相投之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了佳客,方能让心境活起来悦起来,得品茶之趣,纳品茶之慧,是谓心境之致。

  最后是“会心”这是心境的相互对流与释放。有了清心闲适,有了佳客高士,自然在品茶中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启迪灵性,达到契悟自然,彻悟人生。

  茶上品普印茗,和于心,品于味。

      第十六章、中国茶道  美的哲学

  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哲学思想观念。

  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用佛家的“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从小小的茶壶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品悟人生的百味,“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理念,体观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亲切和谐物我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品茶人对自我人格的一种欣赏。

陈默:一花一世界-水墨

  第十七章、草木之情  怡然自得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第十八章、生活茶  茶中品人生

  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活在当下。睡觉的时候专心睡觉,活在当下。喝茶的时候专心的品茶,活在当下。

  因为你的全身心都投入到那一杯茶里面,它当然就好喝,只有你每一次喝茶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心,你才可以进入“茶的禅,禅的茶”才可以进入“茶的境界”。

  每天回到家里,端起茶来,先不要喝,而是升起一个念头,好好的,专心来喝这杯茶吧,因为可能这辈子再也喝不到第二杯一模一样的茶了。

  放下世俗的烦心事,净心品味眼前茶,享受一杯香茶带来的清福吧!

  第十九章、宁静致远  唯美茶空间

  茶本没有贵贱之分,品茶更多感受的是心境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兴尽晚回舟,心灵栖息处

陈默:秋荷-水墨

  第二十章、禅茶是一种境界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禅”是心悟,“茶”是特质的灵芽

  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元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  茶的精神在于雅

  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

  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变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心清和雅。

  第二十一章、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便是将茶当作其追求真如禅性的一个自然媒介,茶本色与禅宗之谈泊自然,远离执著的清净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

  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

  “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全靠自己去体悟。

  饮茶犹如品味人生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就是在静虑中思考人生,通过品茶参禅,体悟人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陈默:松下鹿-水墨

  第二十二章、禅茶一味  五事调和

  五事之一,是寻一寂静去处,以便将心收摄起来

  之二,是调剂身体

  之三,是调节气息

  之四,是调整鼻息

  之五,调心

  第二十三章、浮生若茶  经历生命的沉浮

  茶叶在沸水中漂漂沉沉,透出了春雨的幽凉,夏阳的炽热,秋风的纯厚,冬霜的清冽,千滋百味。

  浮生若茶,茶叶因为沸水释放出深邃的清香,生活中遭遇一二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一脉人生的幽香。

  浮生若茶,人的一生须经过多次沸水的选礼,经历几番沉浮,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一世,须经历起困境的考验,须经得起生离死别,忧愁痛苦的磨练,坚强不屈,勇猛精进。

  生命的光彩只有经历过沧桑才能彰显出来,浮生若茶,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淡淡的活着,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安稳地悬浮着,永远都无法让人领略到他的真味,而那此历经沧桑,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沉沉浮浮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醇茶,终将飘溢出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

  第二十四章、茶如生命  生生不息

  茶苦,如生活,苦涩,有时清淡如绿茶,有时浓郁如普洱茶。茶的形成是磨炼的积淀,在烈日下发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中烙制,终用沸水沏煮,经历重重苦,方能流香。

  茶叶浮浮沉沉,聚聚散散,忽而簇拥,时而分离,那淡绿色的茶叶或曲或卷宛如芸芸众生,沉浮了凡世间,喜怒哀乐呈现其中。茶苦的深沉,却不失洒脱。从初涉世轻浮莽撞挫折到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如静卧在杯底的茶叶,沉稳中报以微笑,宠辱不惊,淡泊飘逸。

  浅酌一杯茶,甘尝涤荡心扉之苦涩,回味唇间丝丝齿余香,的确,生活如茶,苦涩深沉却又醇香澄澈,茶如生命顽强历练成熟,经历多重磨炼才能体现出生命价值所在。  第二十五章、你若愿等  茶不负你

  一泡茶一旦错过,再遇见也已是另一番境遇。

  每一杯茶,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等待,从孕育到长成,从土木到金火,从沉寂到复活于水,千回百转。

  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来源:环球文化网 文、画/作者:/陈默

  水仙养心禅茶:水仙幽香,养心禅茶;百草百味,尽显其中;道骨仙风,云淡风清。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