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大会期间举行了多场主题论坛活动以及丰富多彩IP嘉年华活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话题更是在会场内外引起广泛热议。
开掘“传统”这眼活泉
有评论指出,中国的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影视剧、日本动漫并列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形态。《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2442万部。
网络文学也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2018年通过各类平台“走出去”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数量已达11168部,网文题材涵盖了武侠、仙侠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奇幻瑰丽的东方式世界观在全球“圈粉”无数。
除了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电竞等年轻人热衷的文化形式也日益成为中国故事的现代载体,这些新兴的文化载体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淬炼出各自的文化特点和属性。
实际上,传统文化也借助于数字艺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重生。作为中国网络文学改编为游戏的鼻祖,《诛仙》这一IP十几年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着传统文化,近期通过与龙泉刀剑锻制技艺传承人周显光合作,在虚拟世界及现实生活中共同复原了唐刀的制作工艺,在世界舞台上广泛传播了武器、服装、民俗、地理等中国传统文化。
不止是游戏,电竞这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娱项目,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2016年即中国农历猴年,完美“圣”典全新形象发布会正式发布DOTA2新英雄齐天大圣,如同传说中的一般,齐天大圣这个英雄会用金箍棒、能七十二变,可以调遣猴子猴孙,还有上树的技能。不论是在游戏还是职业比赛中,齐天大圣在国内外都受到了热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中国的各类文创产品而言,经典传统文化正持续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和创意灵感。
技术“赋能”触发想象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内核”,那么前沿的现代技术则为中国故事插上了跨越国界的“翅膀”,在技术赋能的加持下,经典故事、经典IP让国内外的受众耳目一新。
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故宫深谙其道,借助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故宫开发出10款APP,还推出手游作品,让更多的人不出家门、不出国界逛故宫,600岁的故宫正成为“智慧故宫”。
5G时代的脚步日益临近,技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未来的文娱体验,这中间还留下了很多让人遐想的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AI+5G”将全面彻底颠覆各种行业应用体验,尤其对数字文创行业的设计、制作、展示等各个环节产生重大革新,比如未来游戏与影视可能就模糊了边界,真正的多人互动有望实现,游戏展示终端有望实现三端合一、三屏合一。
在技术应用上,胜利属于那些敢于尝鲜的“先驱者”。比如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片中就有1318个特效镜头,占到全片的80%;除此之外,AR、VR等新技术已经应用在游戏产品中,作为新技术的试验场,游戏产品也为用户带来了新颖的文化体验。
中国游戏行业已经出现了多款应用AR、VR技术的产品,《梦间集天鹅座》可以即时捕捉玩家面部表情,并实时投射到游戏中,《深海迷航》还具有了VR模式,玩家可以驾驶潜水艇在开发的海洋世界里,自由探索充满魅力的海底风光。
文化产品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手段和形式就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实际上,文娱产品正是一种消费体验,越来越多的文娱产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国内外受众提供别致新颖的文化新体验。
尤其在5G建设上,中国有望引领世界先进水平,在新技术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中国文创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搭建中国“主场”
除了淬炼文化产品之外,中国故事还需要公共场域,有赖于平台和桥梁。就像体育有奥运会,假如由中国牵头组织更多的国际文化展会和国际赛事,也会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为数字文化的“新秀”,电竞领域就创造了多项“中国主场”。从2015年开始,三届DOTA2亚洲邀请赛以及CS:GO亚洲邀请赛已经在中国举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电竞爱好者来到中国、关注中国。
2018DOTA2亚洲邀请赛就有着浓郁的东方元素:赛场被布置成一卷竹简,解说台打造为烽火台造型,每场比赛前都以击鼓的方式为选手助威,而象征着对阵的武术表演,也传递出浓郁的中国特色。通过电竞赛事,传递出的是东方文化和中国特色,也在国外掀起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而电竞赛事中奖金额最高的电竞比赛Ti9就要在中国拉开战幕,这是目前DOTA2国际邀请赛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这些大型赛事都以中国为主场,为中外电竞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和同台竞技的舞台,成为推广中国文化、中国符号的公共场域。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借力于前沿技术的助推,依托于更多的中国主场,中国故事正以全新的面貌在世界舞台上传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相信未来也会涌现出更多生动鲜活的注脚。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