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品牌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做非理性投资决策?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萧欢     浏览量:
2017-10-18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上周发布,此次的经济学奖颁给了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而行为经济将心理学等学科引入经济学,着眼于人们“非理性”的经济行为,这使得经济学有了朝着更加实用并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个分支方向。塞勒在其著作《“错误”的行为》的开篇,就讲述了自己与其他教授在黑板上,从经济学角度列举出的许多“非理性”生活片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全书的论述。这些生活片段和相应的论述,也对我们日常的投资行为有诸多借鉴价值。顺着“非理性”这一思路,我们借用两个案例讨论一下: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一种情况,塞勒讨论的是“经验法则”:“人类的时间和脑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会使用简单的经验法则做出判断。使用这一法则的时候,人们会犯可预测的错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经验,因此在面对不熟悉的投资领域,用既有的过往经验做决策,犯错的机会就会增加。比如投资海外房地产,国内的经验使我们过于关注学区、治安等因素,但如果是在教育资源发达且较为平均的城市置业,仅关注学区而忽略了诸如保险、中介等因素,则可能使自己的投资面临高昂的法律风险。
      第二种情况,塞勒提到了“庄家的钱”这一概念,说的是在牌桌上赢钱的人似乎并不把赢的钱当已有的钱看,对这些赢来的钱的花法也不一样,这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因为将本金和赢来的钱放进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对经济人来说,两个账户里的钱花起来应该是一样的。具体来说,刚刚赢了一笔钱后,人们变得更加愿意承担风险,而这可能已经超过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上,这样的心理会使得人们更容易走向投机,心理上对损失的缓冲地带,会诱使人们相信,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回到起点,但在复杂的金融市场工具下,可能并非这么简单。而一旦亏损,同时有机会回本的时候。塞勒表示多数人会变得更加愿意承担风险,甚至冒险也要回本,即便他们通常是厌恶风险的。这样的投资决策,就变得非理性且危险了。
      简单来说,上述两种情形分别是:不熟悉和亏损的时候,人们都有可能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除此之外,塞勒还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形,比如对于同一事物的“跨期选择”,最小可察觉到的差别、对机会成本的思考等等。在这些现实的情境当中,常人相比经济人来说更容易犯错。但他也直言:经济学“理论不仅假设人们十分睿智,能够进行所有必要的计算,比如能赚多少钱、能活多久等,并会做出理性的预测;还假设人们拥有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确保执行最优的方案。”人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生物,还没有成为AI,一般人都不会拥有像经济学家那样的大脑,也没有像苦行僧那样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就算很多时候我们做了非理性的投资决策,也不需要过于苛责自己。毕竟连塞勒本人面对诺奖奖金的时候也说:“我会选择非理性地花掉这笔钱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