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善15年 “兰小草”去世
15年匿名捐赠30万元 真实身份系温州一名乡村医生
其善款已用于助学、助医、助困
从2002年开始,每年11月17日前后,一封装有2万元钱、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封都会被人交到温州市慈善总会或者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的手上。15年来,大家只知道捐赠者叫“兰小草”,其余一概不知,就连市里授予“兰小草”荣誉称号,颁奖时都不知道该颁给谁。
距离今年11月17日已不到一个月,“兰小草”却再也无法亲手将这2万元准备好帮助需要的人了。10月20日,年仅48岁的“兰小草”因病去世,这时世人才知道,他本名叫王珏,生前为温州洞头区的一名乡村医生。
“兰小草”到底是谁?
2002年11月17日,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给他的一个包裹已经放在楼下。拿到包裹后,袁寿省看到包裹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2万元的现金,还有一封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这封信里写道:“这两万元是我们辛苦挣来的,捐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
之后的每一年,“兰小草”都会把装有2万元捐款的信封放在温州慈善总会的办公桌上,或者委托袁寿省转交,但“兰小草”从没露过面,每次都是将信封放在某处让袁寿省去取,就连打来的电话也是用的公用电话。
为了知道“兰小草”到底是谁,有人调取了监控录像,但由于每次捐款“兰小草”都来去匆匆,有时还刻意压低帽子戴着口罩,所以画面中只能看到一个男子模糊的背影。
经过媒体报道,不知身份的
“兰小草”成为了温州市市民耳熟能详的名字。“兰小草”还曾被授予“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等,但颁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现身,也没有委托他人领奖。
15年来,
“兰小草”到底是谁始终是一个谜,但2万元捐款每年都准时送达。2016年是“兰小草”捐款的第15个年头,那天是11月18日,袁寿省一早接到匿名电话称,“星雨心愿”善款已经送到了楼下,电话里的人接着说,“不好意思我送迟了一天”。
“兰小草”去世后身份曝光
距离2017年11月17日已不到一个月,按照惯例,“兰小草”将于11月再次把2万元的款项交给温州慈善总会或者袁寿省。
但10月20日晚,袁寿省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叫王瑜,并表明“兰小草”是他的二哥,真名为王珏,今年48岁,在温州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当医生。王瑜带来的还有一个悲伤的消息:王珏因病于当天去世了。王瑜表示,王珏妻子无业,儿子刚大学毕业,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作为家属,还是想继续完成33年连续捐款的心愿。
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知晓其身份的“兰小草”,却以这种方式让世人认识。王瑜表示,王珏以“兰小草”的名义每年向慈善机构捐款的事,并不是所有家人都知道。2012年除夕,大哥聊起了从媒体上看到的关于“兰小草”的报道后,随口说了句“每年都捐2万,家里肯定有几千万财产”,这时,王珏的妻子无意中回了一句称:“那不一定,你弟有什么钱,只不过是在坚持。”话还没说完王珏打断了她说话,并转移了话题。从那时起,家里的几个兄弟知道了“兰小草”就是王珏,但都尊重他的意愿,没有向别人透露。
15年中的14年,王珏都是委托小舅子侯海国去送的这笔钱,有一次不让他送,是因为王珏看报纸时发现侯海国与记者多说了几句话,而王珏还是希望这件事不让别人知道。
2002年第一次捐款是侯海国与王珏一起送的,侯海国称,当天王珏起了个大早,让侯海国陪他到温州送个东西。那天,他们到温州晚报一楼送了内装善款2万元的包裹,仅几秒钟就转身离开,“一路上王珏省吃俭用,连打的都舍不得。”
追授“最美温州人”
据王珏的家属介绍,王珏于1990年来到大门岛,那时的大门岛交通闭塞,岛上医务人员紧缺,工作环境颇为艰苦。由于自小跟着父亲学医,又在浙江中医学院进修过,当时只有20岁的王珏来到岛上,在当地的诊所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小菲(化名)因为读书去了外地,但从五六岁起,她一生病家人就会带她到诊所找王珏看病,“有时候半夜发病去找他,他被吵醒了也没有不快”。另一名村民说到王珏时称,“他为人很温和,看到阿公阿婆的身体不好,他都会念叨说一定要把他们看好才行。”
直到“兰小草”就是王珏的事终于大白于天下后,小菲和其他村民以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才知道,除了医生的角色,王珏还做了这么一件大事。
洞头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称,除了以“兰小草”的名义捐款外,平时的王珏也做了不少事,对于贫困的村民,他看病时少收或者不收钱;村里修桥铺路,他得知情况后积极捐助。此外,王珏夫妇每年都会到敬老院,王珏负责义诊,妻子就给老人们分岁酒品尝。
10月23日,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到王珏的家中,为王珏家人送上一张“最美温州人”的证书。对于王珏15年来所捐的30万元的去向,温州市慈善总会募捐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慈善总会接收的社会善款每年很多,“王珏所捐的钱我们都和其他善款汇在一起,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的活动。”(记者
黄筱菁)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