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迥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形色各异的人文因素,造就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面貌——蒙古包、四合院、陕北窑洞、晋中大院、徽派民居、客家土楼……这些带有独特烙印的民居建筑,是研究各地民俗风土的最佳物证。
其中,位于山西晋中一带的晋商大院,可以称得上是北方民居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商是明清时期经济鼎盛的时代缩影,更是山西文化最典型的画像之一。依靠经营盐业、票号,晋商创建了“海内最富”的传奇。随着晋商走南闯北、积攒下大笔财富,这些腰缠万贯的富商们荣归故里,大兴土木,修建了一批豪华宅院。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取景地乔家大院,到改建为晋商文化博物馆的渠家大院,再到有着“中国民间故宫”之称的王家大院……一座座被时光精心雕琢的大院,是工匠们手刻的史诗,更是晋商五百年辉煌的见证。
这些大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高外墙,青砖砌的实墙高达10余米,坚固如堡垒,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其次是单坡顶,大院内主要房屋屋顶大多为单面坡,下雨时雨水流向院内,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现象。第三则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矩形,大门常开在东南角,这样早上的太阳便可以早早晒到门窗上,这种做法民间称之为“抢阳”。
说完了相同之处,这些占地面积成千上万平方米的大院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
1、“囍”字布局的商贾豪气——乔家大院
位于晋中市祁县的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从乔贵发早期营建,到乔致庸奠定格局,再到民国时期修建新院,前后历经150多年。整个大院由“四堂一园”构成,包括乔家始祖乔贵发所建的“宁守堂”,乔贵发长子乔全德所建的“德兴堂”,乔家第4位当家人乔致庸创建的“在中堂”,乔家4代后人乔超五所建的“保元堂”,以及一个面积颇大的花园。
其中乔致庸所建的“在中堂”是乔家大院的核心,一般说起乔家大院也主要指在中堂。虽然乔家大院的建设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得大院整体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虽然在大院中名气最大,但从规模来说,乔家大院可算不上最大的。在中堂占地面积约8724.8平方米,由6个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大院形如堡垒,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进门一条80米长、气势宏伟的石铺甬道,把6个院子划分成南北两排。甬道尽头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呈庙堂式结构。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院内的建筑是按照“囍”字形进行排布的,期盼喜事盈门、欢悦祥和的朴素情感尽在其中。而6个院落的设置,也暗含“六合通顺”的圆满吉庆,更谐音“禄”,表达了乔氏家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徜徉在这栋百年古宅中,你能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如此张扬的气度正是晋商文化和家族精神的沉淀。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写道:“这个宅院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
2、“明”字布局的儒商雅气——渠家大院
同样位于祁县的渠家大院虽没有乔家大院的名头响亮,却在局部建筑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3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渠家大院,是渠家第十六代当家人渠本翘在清同治光绪年间的住宅,包括8个大院、19个小院,共240间房屋,占地面积5317平方米,仅是当年规模的一部分。
大院内青石奠基、青砖砌墙,院与院间有牌楼、过厅相隔。这些错落有致的建筑物在祁县大地上连成了一个“明”字,左边的“日”包括北院、统楼院和书房院,右边的“月”由五进院、牌楼院、养心斋、石雕栏杆院和戏台院构成。其中构成“月”的四个建筑又有渠家大院“四绝”之称:位于大门内西侧的石雕栏杆院是主人会见来客的地方,内有一条长17.5米、高1.75米的青石栏杆,镂空雕刻着人物故事和花鸟鱼虫图案,显得厚重气派。最东侧的五进穿堂院长约百米,五进门层次分明,在我国民居建筑中十分罕见。处于大院中部的牌楼院为主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由慈禧太后赐建的十一踩木制牌楼,作为内外两院之间的通道,牌楼的每个斗拱上都镂雕着繁复的花纹,愈发显得富丽堂皇。牌楼院南面是错落有致的戏台院,戏台坐南朝北,东西两侧的厢房门前装有木制隔扇,隔扇一除,厢房便成了宽敞的包厢式看台,据考证,有戏台的民宅在山西仅渠氏一家。
除了四个特色建筑外,渠家大院的砖、木、石雕装饰艺术也十分丰富多彩,走进渠家大院,犹如走进一座雕刻艺术博物馆。雕刻内容包括儒教礼仪故事和吉祥图案,还有“慎言语”、“善为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等匾额、楹联教导渠氏族人勉励读书、修身养性,无不显现出儒商的风雅气度。
3、“王”字布局的官商霸气——王家大院
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户人家有王家这么大了,这座坐落在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经明清两朝、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的,享有“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的美誉。
王家大院包括“五巷五堡五祠堂一条街”,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主体院落呈前堂后寝的结构,对外提供了交际所需的空间,对内满足了私密生活的要求,同时不同身份之人的居所和不同功能的院落,均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巧妙布设,不仅起居功能一应俱全,而且形成了院内套院、门内有门、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艺术构架。
巧夺天工的三雕装饰俯仰皆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花草、珍禽瑞兽、历史典故等在匠人的精雕细琢下,定格成一幅幅或抒发情怀、或寄托希望、或勉励自身、或训诫后辈的美丽画卷,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只清朝就有四十多人为官,上至二品,下至五品,贤士辈出。宦官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严谨,在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上也可见一斑。静升王氏巧妙地将姓氏和对子孙后代加官进爵的热望寄托其中,通过各院落之间相通的甬道,形成了一个规整的“王”字造型。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在解释“王”字时说:“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贵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的姓氏与儒家思想在王家大院中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可谓是抢占天时地利人和之杰作了。整个大院的建筑风格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又合乎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道德礼制,也无怪乎这里被称为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晋商大院里,精致的屋舍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相连。虽然建筑经历风霜的洗练早已处处苍老,但属于晋商的风骨犹在。让人似乎能从深宅大院里,回望见晋商的车马驮载着金钱、风险与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雪和方言,驮载出旧日中国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
想要了解更多属于晋商的传奇过往,你可以真正来到山西,去寻找,去探索。
以文字的力量赋能山西文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耳朵里的的博物馆,讲述100件文物背后的山西故事,与你一起走进山西的一角一落,体会千年文明的一呼一吸,感受山西浓厚的风土人情。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