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挂着钥匙独自开门回家;自己跟自己玩;对着布娃娃、变形金刚或者奥特曼自言自语……80、90后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缺乏陪伴的。或者说陪伴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人”,而是“物”。
今天的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原子化”,很多年轻人独居、单身,缺乏爱人、孩子这些“亲密关系”中的陪伴。人与人的距离在无形中增大,空出来的区域,由“物”来填补,“物”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情感浓度。
很多东西给了我们高质量的情感陪伴。不能因它们无言,我们就省略这句早该说的“谢谢”。
01
那些陪伴曾助我们成长
每晚抱着入睡的布娃娃、爸爸送的生日礼物跳跳蛙、从小伙伴手里赢来的玻璃球、学校竞赛的二等奖奖品、毕业时校花赠送的留言册……这些“物”承载着珍贵的记忆,成为组成“我”的一部分。
而更被忽视的“物”是空间,它们提供的陪伴和温暖是我们内心安全感的源泉。
幼儿时期,我们离不开爸妈的臂弯,依恋空间狭小但备感温馨的家,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童年;上学后,学校外面的小卖部、清晨散发着香气的早餐店、深夜挥汗如雨的灯光球场,在时光滤镜中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工作后,我们努力打拼,在城市中构筑爱巢,期冀为爱人挡风遮雨;而在为家人长途奔忙的路途上,陪伴我们的空间是酒店。温馨惬意的环境,和放松身心的零压枕、多样可口的早餐、工作人员的笑脸一起,在异乡复制了家的暖意。
在外的旅人想要的,其实只是安静的环境和舒服的床
酒店提供的家的感觉,也曾温暖过初闯上海滩的李诞。李诞初到上海时和王建国住过很长时间的汉庭酒店。第一次从“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组领回稿费,每个人七千多现金,他俩把牛皮纸包放在床上,同时想:“这样就能赚钱,这辈子饿不死了。”
正是因为那段在汉庭的日子,在王建国等好友的陪伴下,李诞的人生得以蜕变。此后,李诞压抑着天天想回内蒙去看云的念头,以专业的态度,做遍了脱口秀行业里的所有业务,成长为笑果文化的“蛋总”,人人皆知的明星。
对于孤身在外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陪伴我们的,带给我们内心安宁的就是酒店。外面是陌生的城市,窗外下着冷雨。而此时,房间里温暖如春、光线宜人,绵软的床单和舒适的床,会让我们恍然回到了家。
左小祖咒在演出现场
就在酒店的床上,左小祖咒写下了一首钢琴曲《决定住在汉庭酒店》,他解释道:“那时候我开完一场LIVE,刚刚在500个人之间吼了俩小时,人累得都张不开嘴。躺在汉庭柔软的床上,一觉睡到12点,有种如释重负的愉悦。这首曲子描写的就是疾风暴雨之后的宁静。”
对于左小祖咒来说,演出就是流浪,工作也是流浪。不断地在全国各地演出,他的很多时间都在路上。“仅睡一晚上,住汉庭跟五星是一样的,我也不需要虚荣面子啥的。”左小祖咒怕吵,对隔音的要求高,不愿意住在电梯旁边的房间。“汉庭酒店有细节,地面不用地毯,用浅色的木地板显得干净;床垫不是很软,我不喜欢睡太软的床垫。”
汉庭已经成为一种国民文化符号,所以被左小祖咒拿来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今年3月,他和罗永浩组成的“左罗乐团”新推出了一首歌:《江浦街的汉庭酒店只有雨季》。风格不似左小祖咒以往的创作那么怪诞,别致、清丽的女声仿佛在替中年男人追述着往日的爱情。
左小祖咒团队给汉庭工作人员写的留言
2021年,左小祖咒开启了音乐生涯27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全国巡演——“笑傲江湖”全国巡回演唱会。无锡、青岛、杭州、深圳、重庆……一路走来一路歌,左小祖咒和他的乐队一直住在汉庭,汉庭的服务让他觉得熟悉而温暖,他还亲手写了一张感谢的贺卡送给汉庭的工作人员。
出门旅行时,左小祖咒一贯轻装简行,只带电动牙刷、冲牙器、蓝牙音响和自己的吉祥物。他说自己算是个环境主义者。现在出门,“独行,不带助手,回到青少年时期”。有时候出门时间长,他会带吉他,恢复了青少年时期练琴的习惯。
这种轮回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02
曾带给我们家的陪伴
在过去,中国人一谈到出门都要说“穷家富路”。提到在路上,记述的都是羁旅行役,风霜之苦:“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在路上的诗人们感慨行路难,思念家的温暖。
即便现在,如果出差去到地级市这样的地方,住酒店也不省心。有一年同事到河南安阳出差,安排的酒店金碧辉煌,但进到房间里,发现椅子没有靠背,这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很要命,于是果断换成汉庭。几乎在全国的城市里,都能找到汉庭,靠背椅、稳定的网络、热水澡、营养早餐、价格相对透明,肯定不会掉坑,你不需要拖着行李挑来选去,是选择困难症的福音。
今年50岁的陈德勇做了近30年的销售工作,长期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他早就找到归属:住在汉庭。
陈德勇出生在苏北的农村,小时候就想着,将来吃饭的时候能有菜,如果再有点肉,就到了人生顶点了。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1991年他成为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2007年,工作12年的陈德勇开始负责苏州市场的销售。一次去昆山出差,出了老火车站,远远望到汉庭火车站店的招牌,很醒目。当时公司出差标准也不高,汉庭的房价正好在两百块钱之内。这是陈德勇第一次跟汉庭打交道,这家汉庭也是国内第一家汉庭,2005年8月刚刚开业。
当时的汉庭针对用户的痛点,进行了很多创新,如床头多设置一个宽带接入口和3.5 米超长网线,让住客冬天可以窝在被子里使用笔记本电脑;设计了一面是荞麦、一面是海绵的双面枕,减轻商务人士的颈椎压力……
陈德勇觉得现在的汉庭简洁美观,住得十分舒服
陈德勇也注意到汉庭的不同之处:“装修和之前所住的其他快捷酒店不同,显得简洁美观。”特别是办入住时,前台小姑娘、保洁阿姨们面对客人的微笑,不是职业微笑,让陈德勇感受到家人的那种亲切。
陈德勇那时在生产棒棒糖的知名意大利企业工作。那段时间是外企在中国的黄金时段。新世纪初,中国刚刚加入WTO,经济开始腾飞,也是从“坐商”转变到“行商”的一个阶段。
陈德勇常说自己不是在酒店,就是在去酒店的路上,一路陪伴他的就是车和酒店。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穿梭,“到了汉庭就像回到家一样”。因为过几天就又要来了,所以有时离店时脏衣服来不及洗,他也会拜托给前台小姑娘,让帮忙洗一洗、晒一晒。
陈德勇常说自己不是在酒店,就是在去酒店的路上
“我们刚刚做销售的时候,被客户拒绝太多了,甚至还没开始谈,客户直接说‘滚滚滚’。但我知道你今天拒绝我,不代表你明天还拒绝我。”正是凭借着这种拼搏和努力,到2011年的时候,他们的苏州办事处已经销售过亿。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那个时候你只要有点气魄、有点胆量,生意都不难做。”
最早看到汉庭的Logo的时候,陈德勇就感觉和自己很契合,那个源自马踏飞燕的马的形象,“感觉和自己的状态差不多,我就像一匹马一样在奔跑。”正是无数匹“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奔马,通过不懈的付出和奋斗,汇聚出万马奔腾、振鬃长嘶的盛世图景。
03
因为陪伴,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去汉庭酒店的次数多了,就不只是客人关系了,他们的工牌上有名字,我就叫名字,发现了不足的地方,我也给他们提出来。”一来二去,就处成朋友了。十多年来,陈德勇认识了很多汉庭人,甚至会出席汉庭员工的婚礼、百日宴。
也许是因为它负载的情感浓度,汉庭也已经变成一个“有情”的符号。左小祖咒在《江浦街的汉庭酒店只有雨季》中写道:
昨天在汉庭 我又看见你
每一到雨季 我总有好运气
如果你想在下雨天收到一束花
那我淋着雨会把花送到你手里
你爱爱情我爱你
酒店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愫的地方,汉庭是很多人爱情停泊和出发之地,也见证着爱情修成正果。
张柳英大学学的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2011年9月,刚毕业的她到无锡红星路的汉庭办理入职,当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进酒店大厅时,注意到前台当班的男孩子“长得清清爽爽的,跟一般的男生不太一样”——这是张柳英和李光雄的第一次见面。
半年后光雄调到其他门店,但他们的交往在继续。在参加了一次同事的婚礼后,在爱的氛围熏染下,两个人确定了情侣关系,3年后两个人结婚。如今有了女儿,生活依旧忙碌,但幸福美满。
李光雄和张柳英在工作中
李光雄从前台开始,在汉庭3年不到升到店长。那时汉庭开店的速度非常快,“当时的前台小伙伴都做到店长了,做区域经理和总监的也都有。汉庭发展得越来越快,给大家创造了很多机会。”李光雄说道。
无论是李诞、左小祖咒,还是陈德勇、张柳英,他们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一路以来,中国人拼搏奋进,共同创造出辉煌成就。
大家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奋力打拼,这个过程中,汉庭忠实地陪伴着国人。16年间,从第1家到第2937家,汉庭陪伴10亿旅人走过了5475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无数成长、拼搏的故事。无数个我们走遍中国,而汉庭始终相伴。
汉庭1.0版本:2005年昆山的第一家汉庭酒店
今天的汉庭已升级焕新,从1.0升级到3.5版本。12月初,陈德勇在苏州升级过的汉庭3.5住过,“房间的智能化已经很高级了,不用取电卡,只需语音控制,说一声‘hello,华住’,你让它开电视就开电视,想选哪首歌就播哪首。”陈德勇观察到:如果是十年前,3.5版本接受度就没有今天高。汉庭的升级,是跟着中国的经济在同步地变化、创新,升级得恰当好处。
汉庭3.5版本:今天的汉庭酒店
细心的人已观察到,今年汉庭酒店的品牌宗旨从“爱干净,住汉庭”演变成了“走遍中国,始终相伴”。从拉萨到上海,从哈尔滨到三亚,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有一盏熟悉的汉庭招牌,为你灯火常明,像一位老朋友,静候你回家。
李宗盛曾在歌中唱“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里……”在异乡的奔波中,能有一个熟悉可靠的地方,就像寒冬夜行人走过漫漫长路,终于望见不远处有一窗温暖的光,是这座城市一抹温柔的底色。
那些陪伴给了我们最踏实熨帖的温暖。我们与它们的故事细致缠绵,精彩未完。(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21年12月19日晚8点,微信视频号搜索“左小祖咒”,预约线上演唱会,听左叔在线演绎《江浦街的汉庭酒店只有雨季》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