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 一花引来百花开

来源:中华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3-04-23

52f30031.jpg

《守望·撒麻》剧照。 毕节市文化馆供图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扩大完善,文化产品和活动极大丰富群众生活。


6e209e2c.jpg

图为观众在贵阳市中天美术馆观看国画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青摄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4月17日至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毕节市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馆协会、贵州省文化馆、贵州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毕节市文化馆执行的第九届全国省级、副省级城市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暨全国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交流研讨会,在毕节举行。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以及公共文化领域、艺术创作、文艺评论和艺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城市文化馆长等,从内容生产角度切入,交流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方向、新思路,共推全民艺术普及事业持续焕发活力。


  探索新时代文化馆发展之路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全国省级、副省级城市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举办9届,这是首次在西南召开。对贵州而言,这场汇集全国省级、副省级城市200余名文化(群艺)馆长和专家学者的馆长联席会,既是全国在贵州召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场会,也是对贵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肯定。

  新时代文化馆发展之路如何走?如何让群众享受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表示,在百里杜鹃花正红的时候来到毕节召开文化(群艺)馆长会,旨在从内容生产角度探讨群众文化创作的火花,碰撞出新的方向、思想。

  在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的常务理事会上,透露出全国公共文化馆2023年的重点工作: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将带领全国文化馆(站),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围绕推动青少年美育、乡村文化建设、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3大重点,联合国家艺术院团、国家公益基金、相关头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升文化馆服务形象,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格局,成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担当和坚实力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战略部署,大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4月17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文化馆协会合作设立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在毕节启动。

  据了解,该基金将用于资助全国各级文化馆(站)和致力于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发展的其他公共文化机构、企业、社会团体、高校及科研机构等,支持城乡居民开展以全民艺术普及为目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促进青少年美育,推动文化馆(站)及相关行业机构事业发展,以及其他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创新项目。

  “通过开展以全民艺术普及为重点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文化项目品牌,增强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青少年美育素养,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受到教育。”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副部长刘颖表示,希望依托中国文化馆协会在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专业度、影响力和组织力,融合双方优势,进一步汇聚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起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辉煌的新时代公益力量。


  群众文艺佳作花开毕节

  群众文艺的根本是群众性,近年来,一个个充满民间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展现出的是贵州省群众文化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鲜活生命力,体现了群众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文化自觉和人民生活的可喜变化。

  在4月18日举行的全国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交流研讨会上,群星奖获奖作品创作人员和专家、评委,围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等内容,同全国文化馆长,中国文化馆协会各专委会代表、省级业务联络员等展开创作分享和交流。

  现场,贵州音乐作品《守望·撒麻》、北京舞蹈作品《两室一厅》、江苏戏剧作品《打折》、陕西曲艺作品《一条棉被》、山西广场舞作品《人说山西好风光》、重庆合唱作品《川江畅想》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的主创们,通过作品分析分享,以期创造出更多思想艺术精深、价值导向纯正、时代气息浓厚的作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贵州题材作品《守望·撒麻》由毕节市文化馆创作,以毕节黔西化屋村乡村振兴为主要创作背景,讲述了彝族姑娘依吐返乡创业的感人事迹。依托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为基础,开办服装厂、农家乐、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让昔日穷乡“蝶变”成美丽幸福新家园,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去年,《守望·撒麻》凭借贴近时代、题材新颖、艺术感染力强、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等优势,从全国168个优秀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了毕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守望·撒麻》选材准确,立意高远。”分享会上,艺术点评专家、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总监孙鸣笛评价,该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是紧紧围绕社会当下发展的创作,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凸显了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是一部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优秀作品。

  “获奖背后是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付出,是群众文艺事业繁荣的缩影。”毕节市文化馆馆长况荣峰分享道,近10年来,该馆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推出《守望·撒麻》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创作歌曲460余首,话剧、戏曲、小品等艺术门类遍地花开;通过乌蒙艺术大赛等平台推出优秀作品3000余件,每年累计完成“文化进校园”“文化大练兵”等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达60余万人。文化馆成为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作推出文艺精品、培养锻炼优秀文艺人才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长期以来,毕节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呈现出全面达标、重点突破、示范作用凸显的趋势,区域总分馆(中心)制建设成为全国示范。

  毕节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九届全国省级、副省级文化群益馆馆长联席会在毕节举办,让全国各地的文化基因齐聚一堂,传经送宝,对毕节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窥一斑而见全豹,毕节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正是贵州发展的有力证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娄明聪介绍,近年来,贵州依托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等形式,举办群众歌咏活动、文艺展演、交响音乐会、红色经典诵读、主题展览、广场舞大赛、重走长征路、书画交流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完善公共服务、丰富群众生活上,2021至2022年,贵州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项目共200个;全省建设了30个“城市主题书房”,发挥文化对心灵的滋养作用;2022年,全省实施了18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示范项目,带动全省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自身建设与服务效能的提升,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在提升群众素养、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上,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2990场,参与人次达7408万人次。其中,组织广场舞1918场,参与417万人次,组织群众歌咏活动665场,参与318万人次。开展“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评选42个“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项目获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与此同时,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还通过广泛开展乡村村晚、大家唱、广场舞展演、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基层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此外,贵州省通过实施贵州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便利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贵州立足于自然山水、民族文化,创造出更多有时代特色引领社会风尚的好作品。”白雪华表示,近年来,贵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后发优势非常明显,已经跃居全国前列。此次联席会,希望全国各级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通过国家层面的专家指导和全国文化馆长的集思广益,推动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大发展,也让贵州经验传向全国,让各地借鉴学习。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