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产业

著名作家叶梅话乡愁:乡愁书写要着力开掘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编辑:Luisa     浏览量:
2019-01-24

——第三届乡愁论坛暨乡村史志编修论坛在京举行

      年终岁首,最忆是乡愁。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鼓励乡村史志修编”“讲好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如何传承中华文脉,推动乡村振兴,让亿万国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2019年1月19日,由国人书院、北京史地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乡愁论坛,在书香静雅、翰墨飘香的国人书院举行,全国各地关注“记住乡愁”、乡村史志编修事业的社会各界贤达、媒体代表,国人书院志书主笔、同仁百余人汇聚一堂,谈乡愁、论乡愁、抒乡愁、记乡愁,共话乡村史志编修,为留住乡音乡愁、促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贡献志礼。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央视《记住乡愁》嘉宾叶梅以“乡愁的文学表达与永恒回声”为主题,从文学的视角对乡愁进行了形象的解读和生动的阐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乡愁书写要着力开掘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乡愁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修志存史应该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精神支撑,找到我们的根在哪里,找到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明白我们的方向是什么。”诸多饱含深情、见解深刻的话语,激发了人们对乡愁书写、乡村史志编修的深层思考。


      在半小时的发言中,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央视《记住乡愁》嘉宾叶梅,以“乡愁的文学表达与永恒回声”为主题,不激不厉,娓娓道来,从文学的视角对乡愁进行了形象的解读和生动的阐释。她表示,史书为文学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思路,提高了作品的含金量。她在表达对修志人敬意的同时,也给予修志工作深刻的期望:“修志存史需要党和国家重视,需要热血情怀的、有文化自信、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来做。”“乡愁是中华民族的核,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精神脉络,在对乡愁的书写中要着力开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村志里很有趣地记录下了我们应该留下来的对世界、对大自然、对社会发展的态度、立场、观念,非常有意思。比如,国家级传统村落志《长峪城村志》记载:“开口之前要考虑,做事之前要准备。”这个是老百姓的话,记录下来了,会变成一种行为的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正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符号,由小变大由少积多、积累起来的。

       叶梅还特别强调,乡愁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史志记录的英雄豪杰、名人轶事,透露出来的是精神。修志存史应该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精神支撑,找到我们的根在哪里,找到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明白我们的方向是什么。“修志存史问道”,就是要在这里面找出方法、观念、路径和方向,从古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里,去找到我们应该去依循的规律性的途径。面对未来的修志存史,更应准确表达面向未来的精神支撑所需要的内容,为人所用,为国人所用。修史修志不仅是记录,更是弘扬、彰显,更是标志,使当代人、后代人明了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据悉,“第三届乡愁论坛暨乡村史志编修论坛”由国人书院和北京史地民俗学会联合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如何通过修志问道存史、记住乡音乡愁、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文史办原主任马威,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原副司长庹祖海;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央视《记住乡愁》嘉宾叶梅;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经分社社长赵刚;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恒彬;北京地方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超;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朝阳区、顺义区等各地方志办领导;朝阳区文化委副主任潘小丽等文史方志编修领域的20余位领导嘉宾出席论坛,围绕乡村史志编修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做了精彩的发言。国人文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公安局档案处原处长王国庆;国人文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山区委原巡视员刘文江,中国作家网尹超;国人书院理事长、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吴海龙;国人书院院长、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原采访部主任曾金胜;国人书院秘书长、辽宁省朝阳市作协主席孙宝良;以及全国各地关注“记住乡愁”、乡村史志编修事业的社会各界贤达、媒体代表,国人书院史志主笔、同仁百余人参加论坛。为从实质层面推动乡村史志馆藏和编修研究,论坛同期举行了国人乡村史志图书馆、国人文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为期一天的乡愁论坛,嘉宾观点精彩纷呈,从多个层面、维度话乡愁、议振兴,就“新时代如何留住乡音乡愁、促进乡村振兴”形成了广泛共识。国人书院院长、国人文史研究中心主任曾金胜代表第三届乡愁论坛组委会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倡议提出:

      一、提高对乡村史志编修的重视和专业性、特殊性的认识,大力开展“国人乡愁记忆”工程。呼吁各级部门、各级政府站在贯彻落实十九大“加强编史修志”、落实“乡村振兴”的高度,高度重视乡村史志编修工作。构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平台;推动依法修志,规范修志,众手修志;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呼吁各级乡镇党委、各级政府,落实编史修志的主体责任,纳入财政预算,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强与专业修志机构的密切顺畅沟通。探索制定乡村史志编纂标准,拓宽社会各界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途径和方式;以地方志编修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为核心,打造科学、完善、成熟的乡村史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针对目前修志人才高度匮乏的现状,加强乡村志人才常态、针对性培训。支持专业机构组建乡村史志编修培训学院,聚拢全国范围内修志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二、努力让乡村志立起来、乡愁活起来,形成永久记忆。在全国广大乡镇村推动“三个修”:拆迁村、即将拆迁的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美丽乡村先行“必修”;对有特色的村落重点“选修”;带动所有村落“全面编修”。实施“三个一批”乡村史志编纂十年行动,立足即将拆迁的、已拆迁的一批立即尽快抢救,立体抢救、口述复苏乡愁;立足于保留的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尽快整理挖掘传承;立足于老物件征藏、口述史、影像记录等多维度的立体方式,让乡村志立起来,乡愁活起来,形成永久的记忆。

      三、明确“三个一”路径,构建乡愁记忆传承体系。记住乡愁,乡村史志、家谱、老物件是乡愁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北京率先切实全面推动乡镇村修志全覆盖,在广大乡镇村,逐步形成“一部乡镇村志,一部影像志,一个乡愁馆”的乡愁记忆传承体系。

      四、修志用志,建立文化智库,加强乡村文化“活化石”保护。与以志书为记载的文化底蕴和故事为根基和源头,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文旅结合,让乡愁体验“活”起来,乡村文化内涵“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文化中国”的靓丽风景线。特别呼吁,一批实力派的作家,作家中的有识之士,勇于担当修志问道传史的社会责任,积极关注乡村史志编修与发展,积极参与乡村史志编修。

      第三届乡愁论坛组委会呼吁,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史志、文化、宣传机构,地方政府、各方贤达和社会各界,包括广大修志人,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努力推动乡村志的高质量编修,抢救性编纂乡村史志,记住乡音乡愁,助力乡村振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中华文明永续传承发展贡献新时代的力量。

       修志问道存史、记住乡音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第三届乡愁论坛旨在通过用乡音、乡情、乡村志留住乡愁,让它成为一种特殊的生命密码,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伴随国人终生,为美丽中国增添底色,为中华文脉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