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也根植着民族文化。在云南省绿春县大兴镇阿迪村委会阿迪上寨,背靠青山,绿水环绕,垂柳扶堤,国旗飘扬,村民“悠哉游哉”走在环抱景观塘的小径,三言两语话家常,一派悠然的景象。
阿迪上寨是绿春县城周边哈尼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寨子,走进阿迪村乡愁记忆馆,哈尼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些代表性产物以及生产生活工具被收藏于此。沉积着历史的碓、石磨静静地伫立在门口,不时会有村民走过来踩一踩,帮它活动活动“筋骨”。走进馆内,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的老物件呈现在眼前,仿佛在述说着哈尼族的历史。粉色的标签上面详细标注着名称、哈尼文以及捐赠者等信息。
阿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高志学介绍:“阿迪村乡愁记忆馆建于2020年3月,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记住老一辈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用具,传承我们(哈尼族)的农耕文化、生产生活。刚好家里有一些老物件,我就积极捐献出来,为我们阿迪村乡愁记忆馆增加一些老物件。”
据了解,当地建设阿迪村乡愁记忆馆旨在保护和利用现存的哈尼族传统文化,向到阿迪来的游客展示哈尼族农耕文明,展现哈尼族的历史沿革,进而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族事业发展的关怀。
“没有火塘就没有哈尼人家,没有哈尼人家就没有哈尼村寨。”这是一句广为流传在哈尼人祖祖辈辈中的俗语。对于哈尼族来说,火塘不仅是照明、取暖、烧水、煮饭的物质用途,更是一种文化,家族的兴旺,族人的平安,生活的殷实与火种休戚相关。目前,阿迪村正在建设火塘文化交流亭,当地称它为“爱心火塘”。
“火塘文化交流亭正在建设中,后面我们会支好三脚架,搭起遮阳篷,让到这里来落脚的老人一边烤火,一边交流。这是我们专门为老人准备的。”大兴镇党委书记张福贵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真正让文化植根在土壤中,发芽、壮大、生花。
沿着进村道路一路绽放到村尾的墙绘,形象生动的墙绘围绕“党建引领、六村同创”这一主题,将阿迪村朝气蓬勃的乡村振兴新貌展现于墙。
再往前,工匠用砖、瓦悉心打造了花样繁多的围墙,围墙里整齐划一的田地上,绿油油的香菜、萝卜、小白菜等蔬菜,都是各个党支部辛勤劳作的“党建小菜园”。
最让人震撼的当属“阿迪坝塘”。仿真树枝围着池塘,小径通幽,座座民居拔地而起,蘑菇伞下好乘凉。漫步小径,赏花、赏水、赏民风,和着习习清风,绵绵细雨,好不烂漫。
“‘六村同创’实施以来,我们分别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推进梯田红米、小米辣、香椿树的发展。下一步我们会做好收尾工作,着力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人居环境提升等相关工作。”张福贵表示。
阿迪村除了上述美景,还有“水景观桥”“茶文化体验馆”“农村电子商务中心”……站站皆为景,站站是美景。
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是近年来绿春县实施文化振兴工作的总方针。从延续千年的农耕文明中,不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为乡村塑造美景,为乡村生活铸就灵魂,引领当代农民在文化的滋养中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绿春阿迪,让浓郁的哈尼风情,精美的哈尼院落,热情淳朴的哈尼人,现代与传统碰撞的村寨,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点,撬开绿春乡村振兴的半边天。(李龙艳 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绿春县大兴镇供稿)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