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际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亚洲区总决赛于2024年2月5日在香港柴湾青年广场大剧院圆满落幕。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亚洲多个国家民族的五百多名选手参与。来自上海的青年竹笛演奏家、音乐人王世言,现场演奏一首现代风格的竹笛曲《热情与冷漠的邂逅》,惊艳全场!这首曲目不仅加入现代作曲的旋律线条风格,而且通过笛子与钢琴协奏的形式,诠释冰与火、冷与热、动与静,从冲突至交融的艺术形象,性格对比鲜明。王世言深入理解曲意,在优美的旋律发展中配以精妙的技巧运用,以高超的演奏技巧提升了该曲的艺术性,使得他在演奏《热情与冷漠的邂逅》时,呈现出丰富的音乐层次感和情感表达能力,将这首曲子演奏得极为出色,令现场的观众及选手深深地感受到竹笛这件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赢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最终荣获专业A组青年组特金奖。
此次王世言演奏的竹笛曲《热情与冷漠的邂逅》,是由唐俊乔老师亲自指导。唐俊乔教授,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当代中国民乐领军人物之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杰出民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上海音乐学院一流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音高研院中国竹笛艺术中心主任。
王世言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刻苦钻研与恩师唐俊乔教授的教学息息相关。他在演奏2023上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参赛(获金奖)曲目-《塞上风情》时,由于该作曲中包含大量传统地域音乐文化元素,囊括了很多地方音乐特点,如引子、戏曲音乐中的紧拉慢唱等自由拍子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是很常见的,这些在西洋古典音乐体系中是没有的,钢琴伴奏只有在了解中国传统作品中的韵律、气口、吸气方式、进拍感觉等特点后,进而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协奏的特点,表现出民族音乐中特有的地域风情和意境。王世言在演奏技巧方面特别注重对传统演奏技术技巧精髓的继承,另一方面又力求在新的时代背景环境下的创意与表达,使竹笛演奏艺术能在世界音乐之林,闪耀其独特的艺术光芒。
王世言,4岁起学习钢琴演奏,10岁时开始习笛, 15岁时师从唐俊乔教授。2019年,王世言又以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本科期间,王世言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性比赛、以其出色的演奏能力斩获国内外众多重要比赛一等奖、金奖和特金奖:包括2021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暨第二届竹笛邀请赛中荣获专业青年组演奏奖(第一名);2022年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荣获专业高校组二等奖;2023第十届KJC亚洲国际艺术节中国民族乐器竹笛专业B组一等奖;2023上海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全国总决赛综合高校组一等奖;
王世言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还多次参与上海大学重要文艺汇演、新年音乐会、上海市非遗研究文创汇演、上海东方卫视实时直播等,致力于推广中国民族音乐。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尝试着以自己年轻、独特的角度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进行编曲与移植等二度创作后,逐渐形成了细腻、传神且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个人演奏风格,在YouTube、TikTok、小红书等国内外自媒体社交平台持续更新发布其竹笛演奏作品,获得数百万的播放量和数万粉丝的关注和喜爱与追捧。此举广受上海大学校领导与音乐领军企业领导的好评。
国际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大赛(international HUAYUE CUP china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competition),创立于2008年,每年定期举办,大赛参赛乐器基本涵盖了中国器乐的各种代表性乐器种类,吸引大批海内外民乐选手参赛,参赛选手中既有各大艺术剧院专业乐团组合,也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澳门音乐学院等各大专业院校、附中推荐来的精英选手,成为国际知名度NO.1的民乐大赛品牌。主办单位为牛津教育基金会、香港演艺制作中心和亚洲音乐联盟,并由海内外各大民族乐团首席;各大音乐学院的院长、教授;国内外知名的演奏家、教育家、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现场打分及点评,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选手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亚洲总决赛,大赛设特金奖、金奖、银奖、铜奖。(各占5%、25%、40%、30%)另设最佳民族风采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编排奖、最具潜质奖、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最佳选手奖共五个单项奖。赛后,王世言的优秀演奏作品在多个平台传播,包括爱奇艺、哔哩哔哩、优酷和微博等,获得了上百万的播放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作品的传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魅力,也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粉丝的喜爱与支持。
大赛得到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国际音乐家联合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澳门音乐学院 等单位的支持,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音乐周报》、《乐器》、《中国民乐》等主流媒体同步报道等;《文化月刊》、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光明网、央视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搜狐、网易、新浪等网络媒体;澳门商报网、欧华传媒网、希腊中希时报网、纽约在线、俄罗斯侨报网、欧桥网、世界华人网、意大利桥网、日本关西华文时报网、西非华人在线、惠林顿华人生活信息网、中美邮报网、欧洲新闻网、泰国东盟商界网、韩国经济新闻网等境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