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音乐

AI音乐的自由狂欢与旁人冷眼——以“图歌乐”为例的浅析与思考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02-08

文 | 歌者(河北)

  AI就是人工智能,英文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一门新兴行业,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I通过为百业千行的传统领域“赋能”,将极大地促进重大科学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升级,其溢出性和带动性的异常强盛,超越一般人的想象,是一项具有“发动机效应”的战略性技术。

  随着suno、sora等AI软件的诞生,伴生了许多AI音乐软件,如Kimi、天工、图歌乐……包括生成多功能的元宝、豆包等。模仿、嫁接,或者英雄所见略同,这些AI软件,浪起潮涌,极大地促进了人工智能艺术,即AI艺术的前行和发展。此文以“图歌乐”为例表述AI音乐的独特优势、存在问题和社会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208161147.jpg


  一、AI音乐史无前例的人机舞动和自由狂欢

  AI艺术是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产物,借助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进行学习、交流、工作和娱乐,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创作边界。“图歌乐”,就是一款AI音乐软件,在2024年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可将手机拍的照片上传此软件,在三五分钟内生成一首有歌词、有演唱,有伴奏的“三有”牌歌曲,没有歌词的乐曲亦可生成。2024年11月23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学科研究前沿的63个热点词后,12月21日,“人工智能艺术”“中华生活美学”“艺术赋能”“艺术疗愈”“可持续时尚”“跨媒介艺术”等十大热点词也正式对外发布。哪怕不是音乐家,也不必再局限于手工技巧,只要通过运用特殊代码、大数据和自动化等工具,就可以探索音乐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像“图歌乐”这种自由创作的AI音乐软件,让艺术变得更加大众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生歌工具生成音乐作品,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可谓人机共舞。拿“图歌乐”体验AI音乐的群体狂欢而言,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创新上,关键是重新定义艺术非同以往的表达方式。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一张图片快速体验生成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听觉效果。同时,可以随时看歌词,复制下载,再上传到自媒体,如视频号、抖音等。更前卫的群体,还能把AI音乐配上视频、声音和文字,瞄准专业音乐作品奋起直追。这种自由创作和自由传播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让艺术从精英群体的高雅殿堂走下来,直接面向普通人,打造了先进技术与大众创意相互交融的崭新盛宴。


  二、AI技术驱动艺术以大众为方向迅速蔓延

  像“图歌乐”这样的AI艺术工具有低门槛特质,使AI艺术创作实现了精英和大众的艺术平权。一般的艺术爱好者、普通人,一样能借助AI进行艺术创作,核心点是自由性。不受专业艺术标准的限制,无论男女老幼均可。譬如北京小廖妹、小周,浙江温州小扑满均不超过十岁,都会用手机玩“图歌乐”。随便拍一张照片,哪怕是爸爸的一双大手、妈妈的一条丝巾,都可以生成一首旋律悠扬的AI歌曲。

  有位耄耋老先生,每天追着家人拍照片,上传到“图歌乐”,一天生成十几首风格不同的AI歌表情达意,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一些外出旅游群体,徜徉各种景区,用手机拍片,做成AI歌发朋友圈,比文字配图片显得更有艺术趣味。春节期间,年轻时尚群体用图歌乐生成带拜年贺曲,在微信朋友圈给亲朋友好友拜年,也是很新潮的玩法。有一些AI音乐发烧友可以把自己声音克隆到软件,生成自己独特声音的AI歌。这个软件分中文、英文等的语言功能,通过点击,可以生成中文、英文等不同语言的AI歌曲,有了国际化的属性和功能。“图歌乐现象”说明,作为普通人只需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方法,就能生成独特的艺术作品。AI艺术的普惠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打破了传统艺术和优秀艺术作品的精英化壁垒,让更多人可以根据自己心情自由自在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

微信图片_20250208161200.jpg


  . 旁观群体的冷眼及专业艺术群体的质疑与否定

  万物皆有多面性。这种AI艺术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当艺术创作变得如此简单,艺术的独特性和真正价值是否会像酒中兑水一样被稀释?被不屑?AI艺术的拥护者认为,这种大众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不看好AI音乐冷眼以待的群体逐渐分为三类:一部分是专业音乐艺术家、一部分是音乐发烧友、另一部分是普通人。专业音乐艺术家担心它会削弱艺术的深度、丰富、价值和意义。其中一部分艺术家和发烧友作为传统艺术捍卫群体因固化思维的惯性,对AI艺术提出比较尖锐的质疑:这些由机器生成的作品,是否能被称为“艺术”?是否缺乏人类真实情感的深度和柔性,沦为技术的附庸?专业音乐艺术家认为,AI艺术过于依赖技术,忽略和弱化了艺术创作中的人文价值和个体经验,没有情感,没有灵魂,甚至称之“垃圾”。有甚者对AI音乐人进行谩骂和攻击。而一部人普通人听两句就会中断,因为AI味与音乐家的味道区别比较明显。面对如此际遇,一些引领AI技术发展的人士耸耸肩表示:开飞机的人,没必要跟开汽车的人浪费时间。“图歌乐”软件后台技术负责人老廖调侃道:当年,马车夫也嘲笑过开汽车的,认为那铁家伙吃油,太费钱啦。究其原因,不知何时,围绕在部分音乐名家身边的一些追随者,投身AI音乐自由、放松、愉悦的怀抱,再也不用听音乐名家的呵斥,在极严的规矩中感受艺术的抚慰了。

  换一个角度,AI艺术的低门槛也引发了关于原创含量、AI创作及艺术价值的争议。实际上,传统的专业音乐家,一样需要借助工具,譬如古琴、琵琶、二胡,钢琴、萨克斯等,只不过是实体,而AI则隐匿在电脑或手机的图标后面,或者以智能体出现。一部分传统音乐发烧友认为,这种“快餐式”的AI艺术缺乏持续性和永久性,很难与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相提并论。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尽管AI后台技术人员尽最大努力,让AI音乐最大程度接近人类的吐字、发声、语调、音高、气息及其灵活变化等,但AI音乐软件或者程序仍然不能成为专业音乐艺术家的代替者。一位AI音乐体验者认为:目前AI音乐软件基本是大一研一的能力,相当于大二研二的创作水平。如果将“一键生成”AI歌的便捷性放在一边,做一首自己作词的AI歌,不用“图歌乐,”而用元宝、豆包,或者Suno、Kimi等其它软件,哪怕是与人合作,大约需要十几次,或者三四十次不等的提示修改,一般耗时两天左右。尽管如此,也只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AI歌方便上传到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这是一部分AI音乐发烧友的共同感受。

  专业音乐艺术家提出的另一个质疑是:AI音乐的版权如何确定和划分?这些旁观群体冷眼的背后,是对艺术本质属性的深刻反思与担忧,这毋庸置疑。更多理性的音乐专业艺术家早在几年前就体验AI生成的音乐后,认为AI作为人类助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升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容。至于版权,则需要法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及时沟通和交流,通过反复论证,经社会管理层认可后出台相关文件,才能确定和区分。有权威艺术专业人士观点是:体与用之异,可以用来锦上添花或者验算分析……


  四、 势不可挡的AI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  

  AI的诞生,给人类增添了又一个更加接近内心的工具。不仅带来了崭新便捷的艺术创作方式,而且以势不可挡的迅猛对传统艺术的定义者提出了新挑战。传统艺术强调手艺水准、个体经验和情感表达。而AI艺术则更多地依赖算法与数据等。这种差异使得AI艺术在形式上与传统艺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冷眼群体一致认为,AI艺术缺乏“人性”的温度和情感。而拥护者则认为,AI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不断交互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艺术内涵和外延的边界,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场挑战,不仅关系到艺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新时代艺术及其各个门类的本质与未来。溯源“图歌乐”,应与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的转换原理相关,网上至今有转换原理的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208161205.jpg


  五、 狂欢与冷眼对望——AI和艺术交互前行向未来

  AI艺术的自由狂欢与旁观群体的冷眼对望,构成了新时代艺术变革双重交互的交响曲。诚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伴随着各种争议,从摄影艺术的发明到数字艺术的衍生变化,经过180多年的不断发展,每一次革新都曾引发过争锋相对的激烈讨论。中国AIGC产业联盟(AIGCxChina)、温州市社科联等单位、团队和志愿者共创的2025年AI音乐春晚,不仅引起一批国家级省级媒体和自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法国、韩国等国外媒体也相继报道。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正在进行时。科技之光,又一次照亮了探索者前行之路。AI艺术的拥护者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是工具,更是创造力的延伸器和助推器。AI艺术重新诠释了创作的可能性,延伸了大众感受艺术无边无际的特殊魅力,丰富了人类感性表达和呈现的途径和方式。尽管冷眼群体质疑其实用价值的降低,但AI艺术正以不可阻挡的姿态,信心十足地弹奏着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篇章。

  艺术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创作、创造、创新?还是在AI和艺术相互协作中,如何让作品或者AI作品更加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提高审美,培育文化素养,提升人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需多言。或者可以这样思考:正是由于AI艺术的自由狂欢与旁人的冷眼观望,这场科技变革,才能产生无限动力,极大地推动艺术不断上升到一个又一个新高度。

  2025年2月5日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