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蔡达铭、高振宇、江文熙及助理教授赵赞翼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活动导致地球以空前速度变暖的时代。到目前为止,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的水平上升了摄氏1.1度。世界也见证了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事件的增加。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欧洲的热浪、澳大利亚的洪水以及中国干旱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
这场与气候变化的抗衡需要企业和政府庞大的资金支持;但与此同时,向绿色经济转型可以释放出新的经济和就业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可持续投资正越发受到欢迎。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26年,ESG相关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将由2021年的18.4万亿美元上升到33.9万亿美元。
鉴于气候变化会对投资者越来越重要,我们将在这份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发布的白皮书当中,探讨机构和散戶投资者如何看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机遇,以及他们将如何应对。
投资者转向低排放公司
举例来说,当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人们在亲身经历过以后,亦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那在股票市场上,企业的股价涨跌是否会因为它们的碳足迹表现而发生变化?
我们发现,在异常温暖的天气里,散户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并出售属于高排放行业的股票。我们的研究指出,只有通过利用个人的深刻经历引发共鸣,才能最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例如通过使用地图来展示气温上升可能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如何对每一个人产生影响。我们预计,当普通民众对全球变暖的严重性有了更好的了解时,异常高温天气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便会减弱。
在市场里,机构投资者的决定会对整体投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大规模的投资者对全球变暖将作出什么反应?总共拥有39万亿美元管理资产的500多家机构投资者,在2022年9月签署了一份声明,呼吁各地政府实施积极进取的政策,务求有效地应对气候危机。
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大型投资者普遍减持了高排放企业的股票 — 2001年,高排放量企业股票的权重相对于市场高出0.5%,而2015年以来,该权重低于市场0.2%至0.7%。我们的研究结果印证了机构投资者普遍开始意识到气候风险,并基于道德考量,积极避开碳足迹高的行业,就像他们避免投资与烟草、酒精饮品和赌博等 "罪恶行为 "有关的股票一样。我们的研究结果印证了机构投资者普遍开始意识到气候风险,并基于道德考量,积极避开碳足迹高的行业,就像他们避免投资与烟草、酒精饮品和赌博等 "罪恶行为 "有关的股票一样。
上司公司减少碳足迹
当一些投资者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调整他们的投资决策时,企业也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气候风险真的能影响一家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估值吗?它又将如何影响公司在运营层面的商业决策?
我们审视了分别被归类为高排放和低排放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股市估值差距,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排放企业的估值已经低于低排放企业。
当高排放企业的估值下降时,这些公司会通过采取降低碳排放的行动来应对。 除了减少碳足迹外,它们也会增加申请绿色专利的比例,使它们能利用绿色技术以更环保的方式运作。我们还发现,碳足迹较高的私营企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跟上市企业不一样,这可能是由于它们没有直接面临类似的撤资和价格压力。
最后,过去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确实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但关于散戶如何受到影响的信息却相对有限。如果高碳排放企业会受到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他们的员工会被影响吗?受雇于高排放行业企业的家庭是否面临额外的收入来源风险,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改变投资行为?
我们研究了受雇于高排放行业企业的家庭的投资行为。我们发现,这些家庭由于担心自己的收入来源,往往会减少风险投资行为。
我们此前的研究已证实,亲身经历全球变暖能使人们更为正视气候变化。这次研究进一步发现,自然灾害经历同样会加剧监管风险对高排放行业家庭投资行为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预计未来的监管执法会变得更加严厉。
我们还发现,受雇于高排放行业的家庭普遍不太富有,同时较年轻且学历偏低。这意味着,气候法规可能会使那些比较不富裕的家庭更不愿意投资风险资产,反过来使他们更难积累财富,结果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因此,决策者应寻求在实施气候法规时,避免增加这些家庭的收入风险。
可持续投资正在成为投资界的主流。在当下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投资者行为不断演变,企业无论碳足迹表现如何,都需要了解这对其财务以及运营状况的影响。我们在未来将继续研究气候变化对投资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气候风险认知的演变与金融市场的关联。我们也期待着继续探索金融作为一种专业,如何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了解更多:https://www.bschool.cuhk.edu.hk/chi/zh-hans/the-unstoppable-rise-of-sustainable-investing/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