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2023年6月18日,2023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景德镇开幕,论坛以“深化文明交流借鉴,推动中华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主题,旨在汇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力量,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自塞浦路斯、意大利、约旦等约10个国家的近20位驻华使节,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智库高校、媒体机构、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嘉宾围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交流交融展开深入研讨。数字艺术中国创始人王泊乔受邀参加“数字文化国际传播”分论坛,就“感知中国:数字艺术如何再造文化遗产沉浸多觉体验”进行主题发言。
(“数字文化国际传播”平行分论坛)
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与江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承办。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周树春,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王晓峰,中华文化学院教务长徐绍刚,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玛莎·玛夫罗玛蒂,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开幕式。江西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傅云主持主旨演讲。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局长吴旭,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胡雪梅出席论坛。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致欢迎辞。院长于运全出席论坛并主持圆桌对话环节,副院长孙明出席论坛。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出席大会并致辞)
(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玛莎·玛夫罗玛蒂作主旨演讲)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主持分论坛
分论坛于当日下午举办,数字艺术中国创始人王泊乔在数字文化国际传播分论坛上,以结合自身展览策划和项目设计经历分享如何在沉浸式多觉体验的场景中,注入中国特色,传达中国智慧,让观众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数字艺术中国创始人王泊乔受邀发言)
文化数字传播的思考
王泊乔提到了2011年他接受澳大利亚文化年主办方邀请,作为中方策展人参与中澳新媒体艺术巡展的经历。此巡展届时两年,共12位中澳艺术家参展,并在中澳共10个城市成功展出。
(中澳新媒体艺术展海报)
2019年,王泊乔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策划了首个大规模的“一带一路”数字艺术主题展——中国国际当代数字艺术展,展出了27位中国知名数字艺术家的作品,并在北京、意大利罗马和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三个国家首都巡展了超过6个月。
(中国国家当代数字艺术展)
结合这两次对外交流经历,王泊乔指出传统国际传播工作以及过去在国外举行的艺术文化展览缺乏对内容的深度挖掘与符合当代人视听习惯的转化,内容不够生动或深入。秉持“大美不言”的理念,王泊乔认为可以用视听语言、交互体验的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场景中被激发想象力、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和哲学理念,打破传统文字介绍的局限。
(王泊乔提出两个问题)
由此,王泊乔对艺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三点建议:
1. 多觉呈现:沉浸体验场景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合作
在营造沉浸体验场景时,我们需要国内企业在多领域的技术支持和合作。
2. 传播内容: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当代艺术IP
在对传播内容进行转化时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传统路径,以一种“数字考古”的精神,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进行转化表达;另一条是当代,培养年轻人,从时代出发,打造当代艺术IP。
3. 传播方式:打造沉浸式多觉体验场景
我们应通过打造沉浸式情境和视听嗅触等多觉互动,帮助观众打开感受力、感知叙事信息。
(王泊乔对艺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三点建议)
沉浸剧场:如何让抽象庞杂的中轴文化可感可知?
王泊乔提到了他在多媒体数字展“辉煌中轴”中的策划经历。 “辉煌中轴”展览采用交互沉浸的文博数字艺术化设计理念展,更加鲜活生动地展现了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设计哲思,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王泊乔认为这次展览不仅是对文物的数字化再现,而是将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度的数字艺术化转译。有观众在观展后感叹,他们由此展览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轴线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规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智慧和浪漫的文化理念,而北京中轴线的建筑群实际是这种理念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数字化拥有可复制性和易于传播的便利之处,比如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此次中轴线主题临展厅可以很快组装迁移到别的地方。
(展览“辉煌中轴”设计理念)
(展览“辉煌中轴”)
(展览“辉煌中轴”)
时空穿梭机:化身一日大师体会东西文明美美与共
王泊乔还分享了他在苏州湾数字艺术馆的策展工作中所负责的四个数字艺术作品以及背后的策划理念构想。
“时间机器”——运用中国文明符号打造的时间机器,给观众营造穿越时空的情境氛围,展示符号到文字的媒介演变历程。
(作品“时间机器”)
“史前岩画”——以动态影像的方式呈现了东西方早期文明的岩画符号,影像投影在墙面模拟人与岩画的关系:观众向前伸手模拟洞穴中举起火把的远古先民,同时画面上东西方的符号还会交汇以象征文明的交融。
(作品“史前岩画”)
“陶纹海洋”——陶器的纹样代表了古代装饰艺术的高峰,通过从古朴、纯粹的动物纹样到简练、概括的抽象图形的动态演变展示,观众可以跟随一尾游淌于纹样海洋的小鱼见证东西方陶艺纹样的变迁。
(作品“陶文海洋”)
“竹简森林”——由反射材料搭建的镜面空间,七根细长条双面屏模仿的是竹简,观众走到竹简前方时会触发散落在竹简下方的偏旁部首,它们会像有生命和灵魂一样跃动起舞组合成郭店出土的《道德经》母本经典语句,竹简上的字体从小篆逐渐演变为观众现在熟悉认识的隶书、楷体,展项整体以动态化的方式体现中国传统简牍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活力。
(作品“竹简森林”)
王泊乔的在此次讲话中分享的内容、经历、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艺术可突破传统文字解说的局限,赋予文化遗产蓬勃的生命力,让观众通过沉浸多觉体验横跨古今、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绮丽色彩。
DAC中数艺创立于2009年,一个由知名策展人、艺术家、创意人、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的跨媒介艺术科技团队。DAC致力于打破艺术、科技与商业三者的藩篱,连接学科跨界领域多元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联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新媒体艺术机构、艺术院校和媒体实验室。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