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高校2021年强基计划初审结果陆续公布。今年,是“强基计划”推行的第二年,这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生”政策,在第一年招生“遇冷”后,今年的招生会变得更好吗?
4月27日,由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学大教育和创新教育实验室共同承办的“大中衔接培养与强基计划选拔培养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有关领导,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南京金陵中学、天一中学等150余所高中的校长、副校长齐聚,共同探讨大中衔接与强基计划选拔培养的关键问题。此次研讨会汇集教育界及国内顶尖学府育人、招生、领导决策的强大力量,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及其对全国范围内强基计划和大中衔接推行实施的借鉴意义,可谓史无前例。
作为研讨会唯一一家受邀的教育集团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大教育CEO金鑫发表了题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金鑫表示,个性化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进行针对性提升,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成长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学大教育将依托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潜力发掘和个性化成长保驾护航,为高中和高校落实大中衔接搭建桥梁,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贡献力量。
“钱学森之问”究竟还要“问”多少年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及基础学科研究应用方面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问题,成为研讨会上每一位与会嘉宾必谈的话题。
杰出人才关乎国之大计,无论要解答“钱学森之问”,还是要突破“卡脖子”困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都是最关键的步骤。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应运而生的“强基计划”,从推行之初便被寄予厚望,或将成为解答“钱学森之问”、扭转“卡脖子”困境的“药引子”。
2020年是强基计划推行的第一年,其报名和选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招满学生。“强基计划招生遇冷”的声音,让家长和学生对此政策逐渐持观望态度。然而据高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有很多,但从政策理解、报考意向和能力选拔等几个方面的筛选中,很多考生的综合水平没有达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
与会专家表示,究其根本在于高中与高校之间信息不通,大中“衔接”环节出了问题。第一,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降分上名校”的政策误读依然存在;第二,对基础学科天赋的发现存在难度,学校缺乏有效的潜能发掘机制;第三,高中与高校无法实现畅通的交流与合作,衔接贯通的培养模式成为“空想”。
可见,只有真正打通高中与高校之间交流的桥梁,将大中衔接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型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供需矛盾”。“怎样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倡导学生帮助国家解决问题,怎样实现常态化的‘天赋’考核,怎样淡化功利性的专业报考和选拔招生、将志向引导做到招生环节当中甚至之前,是高中和高校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佳琛表示。
聚焦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学大教育呈现完整解决方案
教育的作用在于育人育心,考上名校不是教育的终点,帮助学生发现优势、获得受益终生的成长能力、成为国家发展的推动力量,才是教育的目标。
学大教育二十年深耕个性化教育领域,始终秉承因材施教、应需而变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涵盖学生成长、学校衔接、资源互通等多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学大教育CEO金鑫介绍,每一位有提升需求的学生,都将获得针对个人特质和成长需求的“新高考”一体化解决方案。依托学大独创的大数据测评系统,能够精准得出学生画像,给出详尽准确的测评报告,并提供包括学科辅导、生涯规划、志愿填报、背景提升、综合评价等多种产品在内的综合能力提升方案,帮助学生发掘潜能、明确目标、提升能力,在学大教育实现“一站式”个性化成长。
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学大教育联合专委会深度开发“基于数据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从“学生培养”和“学校建设”两大方面为大中衔接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为学校选拔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与高校综合评价互通的全过程提供助力,同时帮助高中实现师资力量、领导团队、资源开发、信息沟通的全面提升,扎实做好大学与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立足人才培养助力“中国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探索发展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正确解答“钱学森之问”的关键问题。
强基计划与大中衔接是一条探索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实现全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更大范围内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还需要规划、资源、教育、科技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校内外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此次研讨会聚焦国家发展需求,希望通过调查、研讨、深入实践,真正做到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到实处,为建立健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做出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