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遗

一片叶子激活文化密码 “茶人”“茶艺”的进阶表达

来源:新华文化网    编辑:Ruby     浏览量:
2022-12-06

  这是中国“茶人”“茶艺”的进阶表达,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重要贡献的生动实践。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见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一片树叶,完成自然生息的使命后,锤炼成一盏清香的茶,这是质变的重生。

20221206_183559_000.jpg

新华社照片 工人在揉捻萎凋后的茶叶

  一盏清新香醇的茶,到底需要多少道工序的雕琢?

  “采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每一泡茶都要历经数道乃至十几道传统工序的加工。”普洱茶研究专家马嘉介绍,中国繁多的茶叶品种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品质系统性、茶叶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划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这六大类。

  这六大茶类的生产制作工艺,也有严格的工艺标准。

  “比如说红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发酵;绿茶,因是不发酵茶,所以绿茶品鲜;白茶是轻发酵茶,茶汤清淡鲜淳……”从事普洱茶研究二十余年的马嘉谈及茶的制作工艺如数家珍。

20221206_183559_001.jpg

  普洱茶研究专家马嘉

  民间有谚,“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为了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与贸易发展,除了丝绸之路,还诞生了茶马古道这样的茶马互市专属的‘茶路’。”马嘉说。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也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茶人”守“茶艺”的工匠精神。

  人茶相和,生生不息。千年时光的沉淀,茶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21206_183559_002.jpg

该图片由受访者池传杰提供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利用茶、栽培茶、发展茶产业的国家。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制茶饮茶的技艺习惯起源于中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习性之中,茶习俗代代相传。

  谈及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相通性,秉承“守山制茶”信念的第三代“茶人”——福鼎九斗山茶业董事长池传杰做了形象的比喻:茶叶,经过采青、萎凋、揉、发酵、干燥等制作程序,挤掉“身体”里的水分,再投入到沸水中,重新绽放。这亦如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也契合我们中国人的优良品质‘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一言以蔽之,中国茶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从不简单停留在“品饮”的单一概念上,更多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物质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茶是天地人与草木之间共通共融创造的杰作。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茶产业大有前途。

20221206_183559_003.jpg

福鼎九斗山茶业董事长池传杰

  18岁跟着父辈学习制茶技艺,二十多年来,池传杰一直牢记池家“以乡为本”的祖训,深深扎根具有悠久植茶历史点头镇后井村九斗山。

  “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接手家族产业后,池传杰注重品牌的拓展,通过茶文化、茶产业、茶艺术“三茶”融合破局“出圈”,使藏于深山的优质好茶走向各大城市。

  据王晨阳介绍,目前,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要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要确保其自身旺盛的生命力。马嘉表示,做大茶产业要处理好“古树茶与茶园茶”“产品标准化和差异化”“传统风味和创新风味”等之间的关系。

  池传杰以九斗山白茶为例,他表示,白茶产业的振兴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我们在发挥福鼎白茶生态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全面推进茶产业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茶园在绵延,茶业故事也正在中华大地上续写。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