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文|陈正豪
青春力量 时代建功
陈正豪 ( B.1997广西桂林 ) 202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2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庞茂琨教授。
陈正豪的绘画艺术语言围绕当代社会语境中青年潜在的心理状态展开。艺术家从自身出发,通过对清醒与梦境之间的状态中所浮现的形象进行描绘,从而将意识剧场中的角色一一带出,在虚掩的画面里上演平行于现实却又具有强相关性的叙事,以表现当代青年群体内心深处翻涌的情绪与思考,并在碎片化的景观中尝试寻找自我的投影。
《换来的满足》90x67 布面油画
《练习曲·2》布面丙烯 100x120
《默顾·后翼弃兵》布面油画60x50
《默顾·派对后的寂灭》布面油画50x60
《默顾·微光沐浴》布面油画60x50
《入眠·短昼》布面油画150x200
《入眠·嫣丛》布面油画150x200
《入眠·子夜》布面油画 150x200
《散落的面孔》布面油画50x120
《他与他无解的睡眠》150x120 布面油画2023
《入眠·流放》150x200 布面油画 2023
《入眠·夜枭》138x180 布面油画2023
陈正豪:怪诞无相,色即是空
文|王颖
陈正豪的绘画有呈现为两个维度,代表了艺术家对图像的两种关照。其一,是对人物主体表现方式的探索,其二是对场景的研究。
陈正豪对人物肖像的探索着眼于结实的造型如何溶于图像介质当中。在《换来的满足》和《他与他无解的睡眠》中,艺术家都选择了模特仰面的视角。在这些作品中,人物本来的面貌被刻意回避了。艺术家的学院派功底无疑为他选择这种特殊视角的人体解剖关系提供了底气,但艺术家并未沉迷于学院派的规训。他选择了部分五官的夸张描绘来塑造戏剧性的张力,在《他与他无解的睡眠》中表现为仰面的鼻子和鼻孔,在《换来的满足》中则重点描绘人物裂开的嘴角和牙齿。《明日仍是阴天》中,完整的人物轮廓和面部镂空的对比则使空间发挥了类似面部肌肉的作用,面部并未被完整描绘,但人物的神态仍不失生动。这种对空间的敏感运用在也体现《默顾》这个系列中,单独的人物融入背景中,人物的“本相”变得不可辨认,这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在这个系列中,对面孔的回避更加笃定,同时生发出对图像介质的关注。虽然这种涂抹的痕迹容易让观众想到当代绘画的惯用手法,这来自于对照片等图像媒介的广泛使用,但致敬大师并非艺术家本意。艺术家的关注点在于溶于图像介质中的人物和视觉界面的张力关系。《默顾》系列中,艺术家仍然没有放弃解剖结构关系,《默顾·派对后的寂灭》中对眼睛的优选关系、《默顾·后翼弃兵》中人物微张的丰润嘴唇和《默顾·微光沐浴》中面部结构的刻画都体现了这点。而空间与人物的张力关系正是体现在通过结构塑造达成对平面性的反抗,这和纯粹描绘照片的图像介质效果是不同的。
陈正豪创作的另一主线是对空间性与场景性关系的探求。《练习曲》系列算是前奏,《圆觉》系列中大胆地破坏了造像的形体完整性,通过笔触的排布提示出绘画介质的存在,造像融汇于笔触,寓于空间关系中,倒是暗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所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佛教观念,不执著于“色身”的完整,将“无”以对“有”的否定提示出来。在《入眠》系列中,空间性有了发展成场景性的可能,艺术家用类似的笔触和手法描绘衣褶和道具,使观众无法忽视人物和道具的趋同性关系,二者被放到同样的类似舞台剧角色的地位,不过人物是主角,其他填充空间的道具是配角,二者的关系是情节性的而非单纯位置区别。艺术家对人物面孔的回避也是在塑造这种情节关系,观众不要太关注某个主角,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到此场景中的情节张力中,怪诞之感由此产生。
陈正豪的创作虽然表现为两种对图像的关照,但在实际作品中二者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这种图像的张力使作品更具“嚼劲”,意味深长。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